尋味兒丨臨洮美食:一條魚和三種面食的絕妙搭配
臨洮是蘭州的南大門,距市區80公里,是“蘭白經濟區”的重要節點城市。作為蘭州后花園的臨洮,有什么值得推薦的美食?
讓我們從一盤在蘭州享譽已久的臨洮熱涼面吃起,80公里,開車不過是一腳油的事,何妨下臨洮,去風味的原產地,一探究竟。
臨洮熱涼面
在蘭州工人文化宮,有家臨洮熱涼面店。這家店的面,風味和蘭州本土的素涼面、涼鹵面相比,是另外一種路數,鹵子里混雜了鹵肉湯,更為濃郁。在整個炎熱的夏天,這三種涼面可以調劑著“夾花”了吃,感覺美妙極了。
打開鳳凰新聞,查看更多高清圖片去臨洮,怎能錯過這道美食?在臨洮,熱涼面不但是一張桌子幾條板凳的街頭面食,也是能夠登得上大雅之堂的酒樓宴席的必備面食。臨洮的涼面館普及程度不亞于蘭州的牛肉面,在一位老饕的指點下,我們直奔一家隱藏在小巷里的老店尋味,看它會帶來怎樣驚艷的感覺。
在牛肉面館,我見過師傅制作涼面,一個必須的步驟就是將剛出鍋的拉面攤開在面板上,為了防止面條粘連,澆入菜籽油,待冷卻后,再澆上白鐵桶里的鹵子,然后舀油潑辣子、食醋、香油、蒜泥、湯汁調味。臨洮的熱涼面盛盤時,要澆上幾勺特制的鹵湯,這鹵湯鹵過肉后,香氣一點點蘊積下來,又鮮又美。
在撈面時,如果你點的是細面,師傅會給你加一點寬面;如果你點的是寬面,他會給你加一點細面,這是祖傳的規矩,意思是搭個“旺頭”。
蘭州的素涼面、涼鹵面的靈魂伴侶是牛腱子肉或者烤羊肉,而臨洮熱涼面的絕妙拍檔卻是鹵肉、鹵蛋、肥腸,再澆之以濃烈的油潑辣子、食醋、香油、蒜泥,怎能不將你的味蕾熨帖得妥妥當當?
洮河石花魚
走進臨洮,這座因洮河而得名的小縣城,也因洮河而出產美食。
今天在臨洮的午餐居然有驚喜——食有魚。
黃河是母親河,在蘭州能吃到來自劉家峽的黃河鯉魚,紅燒之后的魚肉質細嫩、汁濃味美。洮河是黃河的最大支流,養育著一方水土,生長其中的會是什么魚?洮河縱貫臨洮115公里,沿岸大小魚池眾多,養殖的洮河魚類繁多,品種多樣,以雙唇嘴魚、金片魚最為馳名。
洮河魚主要是西北高原魚類——厚唇裸重唇魚,俗名石花魚。
這種魚棲息于青海、甘肅、四川等地長江和黃河上游各水系的高原寬谷河流中,在河灣洄水處較常見。
它們生長較緩慢,但肉質好、味鮮美,產量較高,為產區的主要經濟魚類。
石花魚一般是青黃色,身體兩側有一道黑線,看起來很“艷麗”。
不過,這種魚最珍奇的,還是其豐腴肥美的口感——特別“肥嫩”,據說其魚鱗都富含油脂,因此魚鱗軟膩可直接吃。這種魚膘肥肉鮮,刺少質嫩,富含蛋白質,若烹為菜肴,趁熱上桌,鮮香滑嫩,上口柔糯,余味濃香,風味獨特。
石花魚的最佳吃法,是用山椒、蔥蒜爆炒,只要一烹燒,魚體里的油脂就會溢出,香氣四溢,令人垂涎欲滴……
我們品嘗到的是燉石花魚,細細品咂,湯汁濃郁,帶有淡淡的奶香。吃一口肉,清淡的蔥味縈繞在口中,與雞鴨豬肉的口感完全不同,一點也不覺得膩,反而會讓人想要多喝幾碗魚湯、多吃幾口魚肉。
臨洮石子饃
在臨洮,看到售賣石子饃的店鋪,著實有點驚訝,它太像像隴南西和縣的麻燒餅了。
制作石子饃的師傅說,它的制作工藝并不是很復雜:先將大鐵鍋坐于火上,把干凈的碎石倒進鍋里,倒上清油攪拌、炒燙,將炒燙的石子留一半在鍋里攤平,然后在上面放上精工制作的發面餅,再把倒出來的另一半燙石子攤在餅子上面,上鍋蓋烙熟烙黃,香味四溢的石子饃就出鍋了。
和西和的麻燒餅相比,臨洮石子饃所用的石頭更粗狂一點,西和的細小一些,怪不得麻燒餅又稱“埋沙饃饃”。
臨洮石子饃選材非常講究,只能選用臨洮縣辛店鎮朱家溝1.5公里的河道內所采取的石子,粒徑在4到6毫米,性能穩定。其他地方的石子,不能用來烙饃,遇熱會炸裂。
烙饃的石子只能用二十多次,然后就得更換。原因是剛剛采集的石子中含有多種微量元素,包括鉀、硒、鋁、鎂、鐵、鋰等,石子用的時間久了,各種微量元素消失,饃饃的口感喪失了一種特殊的香氣,營養價值也隨之減退。
臨洮石子饃保留著歷史形成的多民族文化符號,同時還有歷史悠久、寓意深刻的神話傳說。
石子饃流傳在史前文明辛店遺址的所在地,那里是古代羌人生活區,羌人有白石崇拜的特性,石子饃的制作方式這一特性或與之有所關聯。更有一部分民俗研究者認為,石子饃分布區域集中在臨洮戰國秦長城腳下,應該和戰時據守邊關的士兵缺乏炊具,因陋就簡就地取材制作軍糧有直接關系。
石子饃的口感極其美味,剛出鍋的新鮮石子饃,金黃燦燦的外表,均勻分布著凹凸小坑,大小一致,是石子烙出的痕跡。入口,外酥里嫩,有一種焦灼、烤制的食物特有的味道。
臨洮石子饃,石花明顯,色澤沉黃,酥脆味醇,久放不餿,到臨洮不妨帶些回去,讓親友也分享一下它獨特的味道。
臨洮麻腐包子
包子,大江南北處處皆有,但是麻腐包子卻不常有。以前在蘭州、天水都品嘗過麻腐包子,有一種說不出的香味。
麻腐包子是全素餡,不怕涼吃,所以售賣的基本都是冷包子,但那股獨特的清香仍然在空氣中飄散過來,勾引著肚中的饞蟲。
以前蘭州街頭有很多賣麻腐包子的攤販,騎著自行車,車后馱著一個大盆,用紗布蓋著,防止灰塵落在包子上,吆喝聲也很簡單,就四個字“麻腐包子”,走街串巷,一路走一路吆喝。沒想到在臨洮的酒店又吃到了它,被作為臨洮的地域美食強力推薦。
麻腐包子餡料取材獨特,口感自然也與眾不同。它的餡料主要用麻子做成,首先把麻子磨碎,加入適量的水拌勻,用紗布包好用力擠壓。如此兩三次后,將過濾好的汁收集起來,經過沉淀,上面的清水就用來“點”麻腐,制作工藝與點豆腐有些類似,成品與豆腐質地相同,所以就叫麻腐。隨后,再拌入少量洋芋絲、蔥末、調料,就成了麻腐包子的餡。
現在的人們又來找尋以前的老味道,從粗鄙的食物逐步登上宴席,直接裝盤當成一道菜上了。
想吃它,不妨來臨洮哦!
文·圖丨掌上蘭州·蘭州晨報記者 劉小雷
冷鏈服務業務聯系電話:13613841283
標簽:
食品安全網 :https://www.food12331.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