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款超美味的面條做法合集,美味又簡單!
前段時間朋友來我家蹭飯,由于沒提前打招呼,只能是趕上什么吃什么。
她一看是面條還有點兒后悔,打小兒就不愛吃面條的她連連嘆息沒趕上大餐,卻萬萬沒想到尖椒肉絲打鹵面吃了兩碗還不夠,最后撂下一句話:我以前覺得面條難吃,今兒算是知道了,原來那是我家的面條難吃。
特意讓我把鹵子的制作方法告訴她,于是我就捎帶手的整理了7種我家常吃的面條做法。
尖椒肉絲面
尖椒肉絲面是一個特別神奇的存在。
平日里說起來,我從來都想不出是什么味道,不像其他菜啊、面啊,似乎它的風味會消隱。
若是端上桌子了,我也不會覺得它有多好吃,不過是充饑的便飯罷了。
但是,只要吃上一口,好家伙,今天這一碗鹵子、這一碗面有多少都是不夠吃的——這世界上怎么會有如此美味的鹵面呢?!
而且尖椒肉絲面也是一種實惠的快手美味,容易做、味道香,單拎出來尖椒肉絲鹵子,無論是配面條還是米飯、饅頭,都是下飯的極佳菜品。
■ 食材:
面條、肉絲、尖椒
對于有孩子的家庭或者不能吃辣的人來說這個鹵子很容易被錯過,不過現在菜市場和超市都有賣辣度不同的尖椒,可分為辣、微辣、微微辣,我每次都是買微微辣,吃起來就是尖椒風味濃郁,辣味兒比較淡。
如果想用青椒代替的話,也不是不可,但會是完全不同的風味。
■ 調味料:
生抽、蠔油、豆瓣醬、白糖、淀粉
■ 制作流程:
? 面條煮至無硬芯,打涼水過涼,備用;
面條的選擇沒有啥特別的要求,上圖是玉米面條,吃起來哏啾啾的很適合夏天,除此之外掛面、手工面都可以。
? 尖椒切成絲,備用
? 豬里脊切成絲,備用;
肉絲可以選用豬肉或者雞胸肉,不太適合風味特征鮮明的牛肉或者羊肉,而且牛羊肉對于新手來說會有做不好就硬了的風險。
豬肉和雞肉直接炒就可以,但如果想要更嫩一些,就加入一勺水、半勺淀粉、一勺油,輕輕的抓拌均勻靜置十五分鐘。
? 準備鹵子的汁兒,一勺生抽、一勺蠔油、一勺豆瓣醬、一小捏捏白糖、兩勺清水,攪拌均勻,備用;
這里加入白糖不是為了甜,而是想要增鮮,所以就是用手捏點兒就行了,別放太多,這種家常鹵子還是要突出咸鮮口,千萬不要讓糖喧賓奪主了。
鹵子的配比要根據面條的量來調整,這個配比是兩碗面條的量,做出來是比平時炒菜稍稍咸一點兒的口感,大家根據自己平時的飲食習慣靈活調整即可。
? 起鍋熱油,中火,油要稍稍多一點,放入肉絲,不要著急翻動,這樣做容易扒鍋,等底部的肉絲熟一些再用鍋鏟翻動,肉絲炒至焦香后倒入青椒絲翻炒至斷生,下入鹵子的汁兒,翻炒均勻后,倒入適量的淀粉水勾芡,即可出鍋;
蔥油拌面
在目前番茄吃過的拌面里,他最鐘情蔥油拌面。
我們家附近有家面館賣蔥油拌面,番茄總是在他家吃的小臉油花花的。
問他怎么這么喜歡蔥油拌面呀,番茄會說;香啊!
與大蒜類
然而一旦經過油炸、炙烤、燉煮等火熱的烹飪之后,奇妙的事情就發生了,硫化物發生了一系列我們看不到的分解、結合反應,形成了新的風味特征,原本刺鼻的蔥味脫胎換骨成為了蔥香四溢的誘人滋味。
而要說熬制蔥油的最佳拍檔,我會投票給豬油和小香蔥,動物油脂的醇厚與草本植物的清透巧妙融合,蔥香混合著脂香,悠長、醇厚的蔥油香就此誕生,讓人欲罷不能。
蔥油拌面的香味就是來于此,盡管看著寡淡,但一口下去,就會一口一口停不下來。
■ 食材:
面條、小蔥
■ 調味料:
生抽、蠔油、白糖
■ 制作流程:
? 面條煮至無硬芯,過涼水備用;
? 小蔥切段,蔥白和蔥葉都要;
? 冷鍋小火放入豬油,待豬油徹底融化蔥段下鍋,小火慢煎至焦黃色;
沒有豬油就用植物油替代,味道一樣好吃,但是不要選擇牛油、羊油或者芝麻油,這三種油都太有自己的個性了,不太適合做蔥油拌面。
煎蔥油的過程可以肉眼可見的觀看并感受食物悄然改變,蔥段與鍋底之間僅隔著一層薄薄的油,油脂熱一分就會焦糊,冷一分又會寡淡,只有那剛剛好的火候、時間與耐心才可以煎出最醇香的蔥油。
? 生抽、蠔油、白糖以2:1:0.5的比例混合,挑出煎黃的蔥段,倒入調好的料汁,鍋中咕嘟咕嘟起泡泡即可關火;
? 將蔥油汁澆在面條上,就可以大快朵頤啦;
超愛蔥油拌面的番茄每次都要吃到捧著碗還可以搭配上洋蔥酥、蒜酥,風味絕佳。
雞絲涼面制作流程
■ 食材:
蝦子面、雞胸肉、黃瓜、胡蘿卜、花生芽(可替換成任何喜歡的蔬菜)
■ 調味料:
芝麻醬、芝麻碎、生抽、白糖、陳醋、花椒、大料、香葉、姜
■ 制作流程:
? 蝦子面煮至無硬芯,過涼水,撈出備用;
蝦子面的彈還是蠻特別的,是帶著一種脆勁兒的彈,從口感上來說格外的適合夏天。
? 雞胸肉、花椒、大料、香葉、姜冷水下鍋,煮至筷子可以戳透,撈出過涼水,撕成細絲;
每次剛開始撕的時候我都是想的:要撕的細細的,這樣才好吃。
撕到一半的時候就會整個人無聊到變形:要死了!差不多得了。
噯?就我這么一個做飯多少沾點兒糊弄的人,還偏巧就是喜歡做飯,哈哈哈哈哈。
? 處理蔬菜,黃瓜、胡蘿卜擦成絲,花生芽是我最近的最愛所以也用上了,去頂部的皮和尾部,生的即可,備用;
我剛開始做飯的時候澥的麻醬那叫一個難吃,又苦又寡又稀,我明明想做的是又香又濃又稠的。
所以每次都要趁著去火鍋店的時候要點兒麻將帶回家做涼面。
但是~吃貨總是要進步的,慢慢就摸索出來了一個特別適合我的澥麻醬的辦法。
? 三勺麻醬、三勺生抽、三勺醋、一勺白糖,攪拌均勻,然后根據咸淡再決定要不要添水;
看起來好像沒有什么特別,但是廚房小白的進階教程就在這兒:
1 麻醬的選擇上芝麻花生醬,加了花生的芝麻醬會少了苦味,多了一份香濃。
2 麻醬的香不僅僅是味道上的,還有它的濃稠度也會增香,我剛開始澥麻醬的時候都是先加水,感覺濃稠合適了再加調味料,但是醋、生抽這些液體一加瞬間就不是剛才的樣兒了,后來,我就改了順序了,先找味道。
3 澥麻醬剛開始的時候會是小絮絮狀,這個時候順著一個防線多攪拌很快就會順滑,且看不到絮絮了,但是這并不是澥好了,還要繼續攪拌,感覺到筷子上有上勁兒的感覺了,就說明麻醬澥好了。
? 將所有的食材擺盤,澆上麻醬,最后點綴上花生碎,就可以拌開吃啦;
關于把面條盤城圈圈狀,看起來有那么點兒小作作,哈哈哈哈哈哈哈。
平日里我們家吃面大多數的時候都是撈出來過了涼水就得了,但是偶爾,有閑情的時候多出來那么一分鐘的時間盤一下面條,還覺得挺有意思的。
▼ 澆麻醬 ▼
▼ 拌開 ▼
▼ 暴風吸入 ▼
榆黃蘑鹵玉米面條
黃蘑菇配黃面條的組合就一個字兒——鮮!
蘑菇雖然是地生的,但是沒有一點兒土腥味兒,反而總是鮮靈靈的。
當然了有些蘑菇吃不對還可能會看到佛祖顯靈。
我家樓下的一個廢棄的花壇里最近總是會在雨后長出榆黃蘑,番茄摘了一茬又一茬,我是膽戰心驚了一回又一回,反正是沒敢做過。
而玉米面條在傳統面條的口感上多了一些韌和玉米淡淡鮮甜,過了涼水之后格外適合夏天。
■ 食材:
榆黃蘑、玉米面條、黃瓜絲
■ 調味料:
柱侯醬、生抽、蠔油、淀粉
■ 制作流程:
? 玉米面條冷水下鍋煮至無硬芯,即可撈出過涼水;
玉米面煮的時間要久一些,可能會在20分鐘左右,和白面條比起來時間長一些,但是開中小火正常煮不會撲鍋,也就不用守在鍋前大汗淋漓了。
? 黃瓜擦成絲備用;
? 榆黃蘑洗凈,掰成小瓣;
我做的時候沒有放其他的食材,只想吃素素的鮮味兒,如果喜歡豐富一點,還可以放五花肉,那味道得相當鮮美。
? 起鍋燒油,油熱下榆黃蘑,炒制焦黃倒入兩勺柱侯醬、半勺生抽、半勺蠔油,適量的淀粉水勾芡,即可出鍋;
柱侯醬其實和甜面醬的味道類似,如果手頭沒有,直接拿甜面醬代替即可。
我做鹵子總是喜歡淡一些,也就是比平時做的菜稍稍微微咸一丟丟,甚至跟菜一樣的咸淡,因為不想吃太多喉嗓子,也很喜歡面條上多裹一些鹵子,大概這也是番茄喜歡吃面條的原因吧。
? 將黃瓜絲、榆黃蘑鹵子澆在玉米面條上,拌開即可;
意大利面
番茄一直很愛吃意大利面。
很小的時候去逛超市就知道給自己買意大利面,于是慢慢的我們吃到了不同形狀的意大利面。
意大利面主要分這么幾類:除實心粉(spaghetti)外,還有通心粉(macaroni),寬面條(lasagna),細長面條(tagliatelle),細線狀的細面(vermicelli)以及包肉餡的小方塊形意大利面餃(ravioli)。
就和咱們的拉面有毛細、二細、二柱子、蕎麥棱、大寬、韭葉等等分類差不多,雖然原材料都是面粉,但是不同的形狀會賦予面條新的口感和個性。
我做的意大利面其實蠻中式的,用料也簡單,不過可能是每次做的意面醬足夠多,厚厚的包裹住了任何形狀的意面,所以番茄超級愛吃。
■ 食材:
肉餡 300g、意大利面、洋蔥、西紅柿
■ 調味料:
番茄醬、白糖、生抽、蠔油(迷迭香)、淀粉
■ 制作流程:
? 意大利面冷水下鍋煮至無硬芯,撈出過涼水;
? 洋蔥用拉蒜器拉成碎末狀,備用;
? 西紅柿切成大塊,備用;
? 起鍋熱油,中火,下肉末,煸炒至肉末微微焦黃,放洋蔥碎,炒至洋蔥也微微焦黃的狀態;
雖然肉末和洋蔥都是要炒至微微焦黃的狀態,但是兩者不適合一起放,因為洋蔥炒的時候容易出水,一起放的話,肉末浸了水要好久才能炒成微微焦黃的狀態。
? 放西紅柿塊、半罐番茄醬、適量白糖、兩勺生抽、半勺蠔油、少量的水,如果有迷迭香之類的香料可以放一些,沒有就算啦,讓它們咕嘟三五分鐘;
這里放的是番茄醬,純純的番茄的醬,不是番茄沙司,西紅柿的味道更加濃郁,也更酸,所以需要白糖調和,至于放多少就看自己的口感偏好了。
? 調一些淀粉水,倒入肉醬里,翻炒均勻成糊糊的感覺即可出鍋;
每次我都會多做一些醬,想著下次拿出來吃,但是好像每一次都是被番茄吃光了,他總是說:媽媽,再來點兒醬,再來點兒!
可能還是因為我不額外放鹽,所以咸淡上無負擔。
有時候我們也會放一些干的洋蔥碎、蒜碎來增添風味。
炸醬面
■ 食材:
面條、五花肉、蔥、姜、綠豆芽、黃醬、甜面醬
五花肉肥瘦相間正合適,太肥了油膩,太瘦了不香。
■ 調味料:
黃醬、甜面醬
■ 制作流程:
? 提前預備好黃醬和甜面醬,比例是1:1;
黃醬負責醬香,甜面醬負責甜,如果覺得甜度還是不夠的話,可以額外再加一些糖。
? 五花肉去皮切丁;
如果是喜歡皮的口感也可以不去,至于肉丁兒且多大,全看個人喜好,我吃過最好吃的肉醬是大學的時候寧夏的同學假期從家里背回來的牛肉醬,牛肉丁兒大概是兩厘米長寬,在此之前我吃的肉醬都是肉沫做的,完全沒有這種大塊肉丁兒的口感。
? 起鍋熱油,蔥姜下鍋爆香后,根據自己的習慣可以把蔥姜撈出,也可以留在鍋里一起炒肉丁,我是喜歡煸的焦黃時撈出來;
大蔥、洋蔥都行,家里有啥用啥? 下五花肉丁,炒香;
這一步我會先下肥肉丁,煸炒成焦香的油梭子狀后再下肥瘦相間的五花肉丁,這樣炒出來的肉丁香而不膩。
切的時候就把肥的瘦的區分下? 預備好的黃醬和甜面醬下鍋快速翻炒,即可出鍋;
關于炸醬有放水和不防水兩種,我喜歡做小碗干炸類型的炸醬,不太喜歡往里兌水。
較真兒的說就我這鈍鈍的味蕾嘗不出兌水和不兌水的肉醬的區別,只是潛意識里會覺得小碗干炸的醬更醇香。
? 做一鍋水,水開下面條,全程中火,期間打三次涼水就可以出鍋了,煮好的面過幾次涼水,這樣的面條更加勁道;
如果不能吃太涼的就過一遍,主要目的是防止面條粘連在一起;
? 黃瓜擦成絲備用,豆芽煮熟撈出過涼,碼在面上;
我家做炸醬面碼還挺湊合的,有什么蔬菜用什么蔬菜,而且我也比較懶得做太多樣式,想吃菜碼豐富的炸醬面寧愿繞遠道去店里吃,也不愿意自己費事兒。
▼ 干面王者——番茄
就單說吃炸醬面,我的飯量是不及番茄的,他吐嚕禿嚕一會兒就吃完一碗。
不過也正是因為他愛吃,所以我炸醬不怎么額外放鹽,擔心他吃太咸,而且黃醬和甜面醬本身的咸度也是夠的。
▼ 小碗干炸的醬
不加水的醬顏值可能會差一些,尤其是在鍋里的時候,好家伙,就感覺這個醬有些暴躁,有些不想融入,但~香就好啦。
雞蛋西紅柿尖椒打鹵面
平時吃面條其實醬啊、面啊都沒有什么固定搭配的,本來就是想省事兒,自然就是趕上了有什么食材用什么。
不過我個人有個小偏好,如果是吃雞蛋西紅柿尖椒鹵的話會喜歡配掛面,細細的掛面。
■ 食材:
雞蛋、西紅柿、尖椒、掛面
■ 調味料:
生抽、蠔油、豆瓣醬、白糖、淀粉
■ 制作流程:
? 面條煮至無硬芯,打涼水過涼,備用;
? 雞蛋打散,西紅柿切塊,尖椒切塊,備用;
? 準備鹵子的汁兒,一勺生抽、一勺蠔油、一勺豆瓣醬、一小捏捏白糖、兩勺清水,攪拌均勻,備用;
? 起鍋熱油,中火,倒入雞蛋液,快速劃散成大小適中的塊,撈出備用;
? 再次起鍋熱油,倒入西紅柿塊翻炒至軟爛有湯汁,如果想要快一些也可以倒入小半碗的水中大火快速烘爛,然后倒入尖椒、炒好的雞蛋和鹵子汁兒,翻炒均勻后,倒入適量的淀粉水勾芡即可;
這個鹵子是酸咸口,帶略微的甜和辣,拌面清爽中帶著濃郁的醬香。
好啦,以上就是我的做面條心得,以后還會慢慢補充噠。
@知乎美食冷鏈服務業務聯系電話:13613841283
標簽:
食品安全網 :https://www.food12331.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