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財專訪|每年訪談100個教授,深圳首支高校VC最看重什么?
南方財經全媒體記者曹媛 深圳報道
深圳大學教師馮波濤有兩個重要身份。一個是深圳大學無線通信與天線傳播實驗室主任,曾入選2021年度斯坦福大學“全球前2%頂尖科學家”榜單。
另一個是深圳市博達盛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長(簡稱“博達盛科技”),企業主要從事“網絡通訊終端”和“先進天線”的研發、生產等,已服務過全球約五十余家運營商、設備商。
作為一家從高校孵化出的企業,馮波濤從實驗室“老板”成功轉變為現代企業“老板”。
梳理博達盛科技的股東信息會發現,馮波濤持企業八成股份,而其余的10%股份,屬于深圳市深大龍崗創業投資有限公司。
記者發現,該公司是“深大科技創新創業發展基金”(簡稱“深大科技基金”)的管理公司,早在2017年10月,完成了私募基金管理人備案。
“深大科技創新創業發展基金”是深圳大學一支官方背景的股權投資基金,也是深圳市第一支高校背景的股權投資基金。
博達盛科技的誕生也受益于這支基金?!吧畲蠹夹g轉化中心的路演支持+深大科技基金的資本和對口企業支持,使得我們轉化落地比較快?!瘪T波濤向記者表示。
據了解,這支基金的設立初衷是以資源整合為目標,逐步為校友科技型企業引入高??萍汲晒瑢胍幌盗惺袌?、技術、生產等資源,爭取上市公司、龍頭產業戰略投資,協助校友企業持續發展。
除投資孵化校友企業外,深大科技基金亦專注于頭部科技項目的發掘和投資。
從基金運作至今已約四年,深圳首支高校背景股權投資基金運作情況如何?是否實現了設立初衷?在鏈接產學研方面都做了哪些工作?南方財經全媒體記者專訪深圳市深大龍崗創業投資有限公司合伙人李芬。
創造可觀財務收益基礎上孵化早期項目
南方財經:深大科技創新創業發展基金作為深圳市第一支高校背景的股權投資基金,首創“高校+政府+上市公司+校友企業”的創新模式,您能具體介紹下這個模式嗎?
李芬:深圳市深大龍崗創業投資有限公司是在2017年3月份注冊成立的,控股股東為深圳大學龍崗創新研究院。2017年10月,深圳市深大龍崗創業投資有限公司作為深大科技創新創業發展基金的管理公司完成了私募基金管理人備案,官宣啟動于2018年7月份。
成立初期,總經理張釗溪邀請了四家上市公司和一些校友的持股平臺作為管理公司的股東,引入可立克、華鼎股份(維權)、第一視頻、天安新材四家上市公司或其全資子公司,同時結合深圳大學及龍崗區的快速發展優勢,與產業資本聯合投資、共同扶持,最終形成了“高校+政府+上市公司+校友企業”的模式。
通過引入一些更加市場化的力量,團隊可以充分調動各種資源,搭建深大校友企業生態圈、為被投企業能,扶植新一批校友企業登陸資本市場。
南方財經:“深大科技基金”的LP投資組合是什么?
李芬:目前我們有超過五億元的基金管理規模,所有基金產品都是市場化募集來的,所有的出資人都是民營資本,如一些上市公司或獨角獸公司的創始人、民營企業或高凈值個人。
南方財經:不同LP訴求不同,如何滿足不同LP的訴求?投資偏好企業或項目的哪個階段?
李芬:我們目前主要采用的是“1+1策略”,其實就是兩條腿走路,一邊是以相對比較成熟的后期項目為主;另一邊是在創造可觀財務收益的基礎上孵化早期項目。
一方面,我們作為持牌的基金管理人,對投資人而言,最大的訴求肯定就是要幫投資人賺到錢,就是要有財務回報,這是最主要的。
因此,我們主要的策略就是以相對比較成熟的后期項目為主,因為這些項目規模較大,利潤較高,現金流也較好。比如深圳及其周邊地區的一些科技制造企業。
同時我們希望能做首輪投資人,拿到一個合理的估值,因為這樣從風險角度和收益角度風險相對可控一些。
所以我們從18年7月份到現在這四年多時間,是在有可觀財務收益的基礎之上,然后再兼顧做一些偏早期孵化類的項目,因為早期項目周期很長,風險也比較高。
另一方面,我們也有一部分資金及自有資金會做一些很早期的孵化,這部分就涉及到科技成果轉化,或是服務產學研,比如和教授或企業一起合作成立公司,我們同樣也會入股,然后持續投資或者做一些投后服務。
我們雖然有高校和政府背景,其實我們的運作相對還是較靈活和市場化的,所以對管理團隊提出的要求是,我們既要用市場化思維運營,還必須要考慮到財務回報,同時也要兼顧到大股東的身份做一些科技成果轉化的事情。
深大科技基金投資事件
去年訪談100位深大教授
南方財經:基金目前已投項目多少個?基金目前的管理規模?投資規模是多少?對投資地區是否有偏好?是否主要投資自己高校背景的企業/項目等?
李芬:我們投的項目數量其實非常少,因為對于后期成熟項目而言,我們做首輪投資后可能企業就直接上市了,也可能投了后再追加一輪就上市了,所以我們單個項目從兩三千萬到1個多億都投過,后期成熟項目大概有六七個。
早期項目現在也有四五個,早期項目孵化投資金額可能在數十萬、一百萬、兩三百萬不等。
在目前的儲備項目中,高校類科研成果占比約三分之一,其他的都是一些市場化轉化,包括產權合作、專利直接轉化、產業方達成橫向項目合作等類型。
南方財經:這支基金主要投哪些產業方向/哪類公司/哪類項目?
李芬:產業方面,我們主要投廣東地區比較有特色科技、制造類項目,因為肯定要考慮到投資回報,這類項目在廣東這邊的產業鏈會更有優勢一些。如“深大科技基金”投了豐疆智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的天使輪。
在地域方面,我們投的項目基本上都在大灣區,深圳、惠州、東莞都有。
南方財經:如何篩選投資項目?
李芬:基本上還是按照我們的“1+1”投資策略,劃分為后期成熟項目和早期孵化項目,按市場化的方式去運作。
對于早期孵化項目,我們團隊去年訪談了深圳大學的100個教授,這也是我們從去年下半年摸索出來的一個模式,每周都會見幾個教授,對接教授和產業方的需求。
第一步,我們的投資團隊會先安排兩個人,給教授做首次訪談。我們有比較詳細的訪談紀要,標準表格,團隊通過首次訪談就能了解一些基本信息,了解教授正在做的事情,他們未來的一些想法及需求,如是否需要要對接產業,或是想創業,還是有其他方面。
比如,不同的老師科研成果產業化的階段不一樣,有些產品還沒做出來,可能想找產業方合作,去把產品做出來;有些老師是產品已經做出來,可能還有自己的公司,其實他更關注客戶,銷售方面,能不能做得更大,更具規模。
第二步,進行第二會談。通過首次會談,我們了解到這些老師的訴求,可以和我們已經有的產業資源進行匹配。如果我們分析了老師的研究方向,技術先進性還不錯,以及我們有一定的產業資源,我們就會邀請老師,進行第二次訪談,由總經理或者我們合伙人訪談老師。
目前,我們主要對接的是深圳大學的六個理工科學院,如物理與光電工程學院、計算機與軟件學院、電子與信息工程學院、機電與控制工程學院、化學與環境工程學院、材料學院等。
但有時候也會碰到一些教師的研究方向,我們其實并沒有什么產業資源,那我們做的事情就非常有限。
第三步,我們就會根據老師需求和匹配度梳理一些產業方。可能有些老師會委托我們,把我們當作技術中介的這類角色,希望和產業方有一些比較緊密的合作。
第四步,我們就會陪同這些老師去跟產業方一對一進行溝通。我們在資本市場也認識接近1000家上市公司,我們會跟這些上市公司高管直接溝通,或者是在每年接觸的大幾十家擬上市項目中來挑選產業方?;旧蠒葴贤▊€兩三家企業,看交流效果怎么樣,多的話就至少聯系五家定向溝通。
我們今年也打算組織至少十場研討會,每場會邀請兩個左右教授以及近10家相關產業方,這種形式可以非常精準的對接,因為都是定向邀請或者前期做過溝通的。
如果部分產業方是我們投過的企業或深度合作的企業,我們之間的溝通效率會非常高。
第五步,雙方達成合作意向。目前主要有兩種合作形式,一個是促進科技成果的轉化,如技術委托開發;另一個是雙方成立公司,我們也會投資孵化公司。
上述模式從2018年開始就陸續在實踐,但當時整個體系還不是那么成熟,沒有形成閉環。如有些訪談結束后,后續在產業方的溝通上沒有持續跟進,或跟進的不是特別緊密。從去年開始,我們團隊開始有角色分工,每周都會跟進進度,調整了我們的策略和打法。
南方財經:目前有哪些項目成功退出?是否能舉一個目前已成功退出的企業/項目案例?
李芬:相對成熟的后期項目主要退出渠道以上市為主,早期項目除了做后續融資的這種股權轉讓的退出,所謂就賣老股或者是分紅,這兩種方式我們可能會優先考慮。
我們有一個項目去年過會了,今年預計會有三個左右申報上市材料,大概就是四個左右。我們的投資節奏是每年應該能投三個左右的后期項目,所以我們希望每年都有兩三個申報上市材料。
高校VC如何促進產學研轉化?
南方財經:高校里的科技成果轉化問題,一直是學界和產業界的痛點,他們各自面臨哪些痛點?高校VC能夠幫助其解決哪些問題?
李芬:高??蒲谐晒D化,需要區分跟產業方合作促進成果轉化,還是以創業或成立公司為目的。
如果是第一種目的,即促進科研成果轉化,如專利授權使用、與產業方開展產學研合作、或成立聯合實驗室共同研發等。
這種形式目前面臨比較明顯的兩個問題:
第一,實驗室技術落后于產業或者說跟產業的實際需求沒有完全匹配。在同等條件下,實驗室部分技術的參數指標,可能會比產業方跑得慢一些,可能太過于前沿,還沒有達到產業化標準。因為測試數據的環境復雜性,肯定不如在產業化,大規模生產過程中面臨的復雜問題,所以效果呈現上跟實驗室數據之間會存在一個gap。
第二,老師比較專注于技術研發,產業資源不充足。尤其疫情三年難以線下交流,產業資源的缺乏還是比較明顯的。
如果是第二種目的,即創業或成立公司。其實它已經面臨且解決了上述問題,但存在的困難是:
第一,從研發人員身份轉變到CEO的身份后,將面臨團隊組建、公司管理等困難。研發人員可能做研發很得心應手,但管理公司還是有挺大的挑戰。
第二,成立公司需要具備非常有體系的市場策略,能夠可持續增長,高校團隊基本都是從0到1的階段,我們非常建議教授引入一個市場方面的專業人士作為創始成員之一。
第三,高校團隊欠缺的資本經驗正好是我們擅長的,比如我們會提供產業方對接、法律/財務、資本規劃等相關建議和指導。在資本規劃層面,科技型企業一定要考慮下一輪的融資,還有接下來引入什么樣的股東,這都很重要。我們會幫助已投的創業公司寫好BP,準備投資者需要的盡調報告,給創始人培訓如何路演、如何跟投資者溝通,這些我們都會協助。我們也在考慮和學校一起開展體系化的培訓課程,但即使是體系化之后,單個企業還是要做更深入的一對一的溝通。
更多項目or精品路線?
南方財經:一些高校VC有著不同于市場的運行機制,在決策流程、團隊建設、收益分配、投資人才梯隊建設上都會存在一些困難?您們面臨哪些困難呢?如何解決呢?未來的發展方向?
李芬:第一,投資策略的考量。我們非常重視投后服務,所以現在項目數量不是很多,加起來其實也就十個左右,所有項目都會提供一對一的深度投后服務。我們也經常探討到底是數量上再多一些,還是我們做一些更精品的?如果說我們一年孵化三五個早期項目,我們會服務得更加深度,全面一些;如果孵化十幾個項目,投后服務的難度還挺大的。
第二,努力的方向是構建GP的核心競爭力,花更多的時間去尋找優質項目,好項目是投資機構的基本盤;然后跟我們的出資人持續保持良好關系,同時也會考慮出資人是否會引入國資,如政府引導基金等。
第三,最核心的工作還是會花很多時間進行團隊能力建設,練好內功;多做一些產學研鏈接的事情,讓科技賦能實體企業,把科技成果轉化為生產力。
(作者:曹媛 編輯:孫超逸)
冷鏈服務業務聯系電話:13613841283
標簽:
食品安全網 :https://www.food12331.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