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磅!2023年中國及31省市銀行業政策匯總及解讀(全)
轉自:前瞻產業研究院
行業主要上市公司:工商銀行(601398.SH)、農業銀行(601288.SH)、中國銀行(601988.SH)、建設銀行(601939.SH)、招商銀行(600036.SH)、平安銀行(000001.SZ)等
本文核心數據:中國銀行業政策發展歷程;國家層面銀行業的政策重點內容解讀;國家層面發展目標解讀;各省份銀行業重點政策內容解讀;各省份銀行業發展目標解讀
政策歷程圖
根據鄭萬春發布在《清華金融片評論》中的《中國銀行業改革歷程與趨勢展望》一文,我國銀行業政策發展歷程可歸納為四個階段,第一階段為1978年至1993年,該階段我國銀行體系逐漸向專業化轉型,隨著《關于中國人民銀行專門行使中央銀行職能的決定》的頒布與施行,我國中央銀行體制開始建立,由工、農、中、建組成的國家專業銀行體系開始形成。第二階段為1994年至2003年,該階段銀行向商業化轉型,頒布了《中國人民銀行法》、《商業銀行法》等政策,為我國商業銀行自主經營提供了保障。第三階段為2004年至2016年,該階段銀行逐漸向市場化轉化,監管逐漸強化,制定和實施《中華人民共和國銀行業監督管理法》,構建了監管體系流程。第四階段為2017年至今,該階段為高質量發展階段,主要發展方向為數字化轉型以及加強服務實體的能力。
國家層面政策匯總及解讀
——國家層面銀行業政策匯總
我國銀行業自新中國成立以來,經過持續的發展探索和國家一系列的政策引導,完成了從商業化再到市場化的改革。如今,數字化轉型以及增強服務實體經濟能力是當前銀行業相關政策的主要導向。
——數字化轉型方面政策解讀
近三年來,我國多部門持續出臺數字化轉型相關政策支持銀行業進行數字化轉型。其中,2022年1月銀保監發布的《中國銀保監會辦公廳關于銀行業保險業數字化轉型的指導意見》中明確指出,到2025年,銀行業保險業數字化轉型取得明顯成效。
——支持實體經濟方面政策解讀
服務實體方面,我國多年來持續強調金融業做好服務實體經濟的工作,2017年4月銀保監發布的《中國銀監會關于提升銀行業服務實體經濟質效的指導意見》中指出,提升銀行業服務實體經濟水平,推動產業轉型、支持振興實體經濟。2022年10月,國務院頒布《國務院關于金融工作情況的報告》,指出要保持流動性合理充裕,加大對實體經濟的信貸支持力度。
——國家層面銀行業發展目標解讀
數字化轉型方面,我國銀行業依托AR、MR、區塊鏈、人工智能等技術,在虛擬平臺的功能將持續完善,網點智能化轉型進程加快。
服務實體方面,根據銀保監會普惠金融部披露,2022年以來,銀保監會引導銀行業金融機構持續加大對小微企業支持力度。截至2022年11月末,全國普惠型小微企業貸款余額23.16萬億元,同比增速23.66%,較各項貸款增速高13.14個百分點,有貸款余額戶數3832.02萬戶,同比增加511.12萬戶,階段性完成“兩增”目標。未來,我國將持續優化金融體系結構,深化國有商業銀行改革,加快完善中小銀行和農信社的治理結構。
未來,隨著數字化轉型以及銀行業服務實體經濟的能力持續增強,我國銀行業將持續煥發新活力。
各省市層面銀行業政策匯總及解讀
——31省市銀行業政策匯總
目前,我國銀行業的發展趨勢主要在數字化轉型以及服務實體經濟方面,相關政策主要集中在我國銀行業較為發達的東部地區。此外,為了支持我國外貿行業的發展,我國進出口銀行分別在上海、福建設立1500億、800億元人民幣專項信貸額度以支持外貿行業的發展。
——31省市銀行業發展目標解讀
目前,我國銀行業的發展目標主要體現在數字化轉型以及創新金融體系、創新金融產品,增強服務實體經濟的能力。根據各省市“十四五”規劃,均有涉及數字化轉型方面以及增強服務實體能力方面的規劃。
更多本行業研究分析詳見前瞻產業研究院《中國銀行業市場前瞻與投資戰略規劃分析報告》,同時前瞻產業研究院還提供產業大數據、產業研究、政策研究、產業鏈咨詢、產業圖譜、產業規劃、園區規劃、產業招商引資、IPO募投可研、IPO業務與技術撰寫、IPO工作底稿咨詢等解決方案。
經濟學家/資深行業研究員交流互動。
海量資訊、精準解讀,盡在新浪財經APP冷鏈服務業務聯系電話:13613841283
標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