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輕模式”和“重模式”的餐飲食材B2B供應鏈平臺,大家更看好誰?比如:餓了么的“有菜網”、美菜網、鏈農
目前看來,搭平臺,服務二級批發商/傳統食材供應商有更大勝出可能。做餐飲食材供應本身其實是一個非常苦逼的事兒,傳統做這一行的人都挺值得佩服,白天休息,夜晚出動,通過互聯網做這一行更值得佩服,除了夜晚出動采購,白天更是要像親爹一樣服務好客戶。 京東自營模式除了重資本、擴張速度慢外,生鮮的極度非標化是所有餐飲B2B面臨的難題。不同于國外,國內生鮮在源頭種養殖上就十分混亂,中國地大物博,氣候多樣導致單品產地十分分散,小農經濟更是讓標準化難以實現,10個農民種出來的白菜就有10個樣。美菜鏈農最初的模式是通過互聯網手段掌握前端餐飲客戶資源,放大量的優勢,然后層層整合供應鏈源頭。采用自營模式的初衷是在看到供應鏈混亂,想以此做好品控,提升用戶體驗,形成口碑,加速市場擴展。目前,做好品控是一個基本不可能實現的事,生鮮影響因素太多,持續幾天的暴雨就可能讓整個市場的白菜品相都不好,所以穩定的用戶體驗是很難維系的。既然傳統供應商的問題你不能解決,那么互聯網能做的可能就是把通過電話,短信,微信圖片下單改成通過微信商城或者APP下單了。 另外,名以食為天,生鮮市場之大難以想象,觸及源頭是每個自營餐飲B2B的終極目標。但要實現,非常困難,舉個簡單的例子:大家經常吃的生菜,全國分不同季節有多個產地,比如供應北京的可能主要來自山東、云南等地,如若要保證北京一年四季的生菜穩定供應(價格及質量),那么至少要掌握這兩地的生菜基地資源,其他單品也是如此。 做餐飲食材B2B供應鏈平臺,切入點選擇二級批發商/傳統食材供應商更為妥當(鏈農目前已經轉型)。我們來看食材供應鏈流程——基地——一級批發——二級批發——傳統食材供應商——(農貿市場食材生鮮零售商)——餐飲客戶——在整個鏈條中誰是最關鍵的環節?二級批發和傳統食材供應商具備品類優勢和物流優勢,他們是整個生鮮食材物流中轉,鏈接上下游的關鍵所在。而且痛點非常突出,急需解決。餐飲的客戶和用戶是不同的,客戶是boss,因為他買單,但是平常使用的是廚師。相比節約采購成本,boss更關心今天的銷售額,一天盈利1萬,就算食材成本稍微高點,boss也能想得過。生意好的boss總會告訴你,一定要保證質量。言外之意是價格貴點我可以接受。但是,每天虧1萬的boss就不一樣了,你就算價格更低,質量還一模一樣,他還是覺得你的貴,質量有待提升,因為節約的小成本并不能改變虧損的事實。 餓了么利用自身餐飲客戶資源,為有菜導流,甚至有其他想法純屬意淫,跟鏈農最開始認大眾點評當干爹如出一轍。老爹的生意伙伴,不會因為你是他干兒子,就白白甩你一坨人民幣。
冷鏈服務業務聯系電話:19937817614
華鼎冷鏈是一家專注于為餐飲連鎖品牌、工廠商貿客戶提供專業高效的冷鏈物流服務企業,已經打造成集冷鏈倉儲、冷鏈零擔、冷鏈到店、信息化服務、金融為一體的全國化食品凍品餐飲火鍋食材供應鏈冷鏈物流服務平臺。
標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