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底撈關店300家,火鍋的生意還好做嗎?
時間:2023-02-14 11:57:37來源:food欄目:餐飲美食新聞 閱讀:
▲2021年11月7日,湖北武漢,顧客在一家停業的海底撈火鍋店門口張望 圖/人民視覺
中國火鍋市場集中度較低,給了資本更多的想象空間。資本進入后,供應鏈將越來越完整,品牌和規模效應會得到提升,擴張速度也會越來越快。然而,火鍋店倒閉率高,行業過熱和部分品牌估值過高的現象仍值得警惕。
文 / 南方人物周刊記者 劉璐明實習記者 郭婉盈編輯 / 周建平 rwzkjpz@163.com急速擴張的海底撈終于開始“剎車”。2021年11月5日晚,海底撈發布公告,決定在年底前逐步關停300家門店。這是海底撈上市以來最大規模的關店潮,但縱觀海底撈近兩年來的業績,這一決定顯然還是慢了一步。對于為何沒有更早著手調整,海底撈執行董事、首席戰略官周兆呈對《南方人物周刊》說,“這確實是一個比較艱難的決定,凡是艱難和謹慎的決定,都需要一些時間和權衡。”他表示,會綜合選址、密度、單店財務數據和盈利能力等維度評估現有門店。關店300家后,海底撈的門店總數依然在1300家左右,行業“老大哥”的地位穩固。另一方面,海底撈要面對來自新品牌的挑戰。資本在近兩年格外青睞火鍋,據《南方人物周刊》不完全統計,從2019年至今,火鍋領域的投融資事件達30起。火鍋門店的老板們早已感到行業的“風吹草動”,一位在上海開了四家火鍋店的店主告訴《南方人物周刊》:“今年十幾家新品牌都一塊來上海了,加上疫情,我現在能把店保住就很不錯了。”從擴張到關店1994年,23歲的張勇叫上三個好友,買了四張桌子,開了第一家海底撈。24年后,海底撈上市,被看作餐飲界的風向標,這是一個不乏“傳奇”故事的企業。張勇18歲從技校畢業后,曾在四川國營拖拉機廠做過工人。另一個故事是:一位初中畢業的農村姑娘,經過20年努力獲得30億身家,她就是海底撈執行董事兼副首席執行官楊利娟。此次海底撈大規模關店和管理體系重建的“啄木鳥”計劃,便由她全權負責。“雙手改變命運”是在海底撈流傳最廣的口號之一,也得益于張勇的多次強調,讓海底撈的管理形成了一種風格:師徒制,店長需在三年內培養出徒弟,并讓徒弟開新店,多組師徒形成不同的“家族”。“徒子徒孫”店的利潤會分一定的比例給“師父”,在海底撈,有的店長甚至可以拿到百萬年薪。這一套管理法則被外界視作海底撈快速擴張的基石。2015年海底撈在全球的門店還只有146家,2018年末則開到了466家。2019年,海底撈制定了快速擴張策略,步伐開始更迅猛了。周兆呈向《南方人物周刊》回顧,之所以在2019年決定快速擴張,是因為顧客排隊時間過長,影響消費體驗,也會損失一部分顧客,從餐廳運營者的角度看,獲得更多用戶,就要開新店。“太高的翻臺率(指餐桌重復使用次數)對我們來講不一定是最好的,要在一個合理的區間。兩家翻臺率為4(次/天)的門店,獲客規模、接待能力和顧客體驗要勝過一家翻臺率為5的門店。”擴店在某種程度上的確是提高利潤最有效的方式。財報數據顯示,2018年,海底撈新增門店200家,凈利潤從2017年的11.94億元上升到2018年的16.4億元;2019年新增門店302家,全年實現凈利潤23.4億元,同比增長42.4%。轉折點發生在2020年。這一年新冠疫情席卷全球,海底撈全年新開門店數量卻達到歷史之最,新增了544家。2020年6月,張勇判斷疫情三個月后就會結束,決定逆勢擴張。海底撈也不負眾望,2021年2月,其股價一度創下85.75港元/股的紀錄,總市值接近4700億港元,市盈率高達780倍。但這一頂峰僅維持了不到一個月。2021年3月海底撈發布的財報數據顯示,2020年海底撈凈利潤為3.09億元,同比2019年下降幅度高達86.8%。翻臺率降至3次/天。隨后,“海底撈市值蒸發超2400億港元”一度登上熱搜。如今,其市值相較于2021年2月創下的最高位,已蒸發約3600億港元。衡量一家火鍋店的經營狀況有兩項較為重要的指標,即凈利潤和翻臺率,而這兩項指標,海底撈的表現均不盡如人意。“我對趨勢的判斷錯了,去年6月我進一步做出擴店的計劃,現在看確實是盲目自信。當我意識到問題的時候已經是今年1月份,等我做出反應的時候已經是3月份了。”張勇在2021年年中的一次交流會上坦言。據國信證券測算,3次/天的翻臺率是海底撈單店的盈虧平衡線,跌破該數值,可以認為該店處于虧損狀態。對此,周兆呈稱“具體到單店來,是不太一樣的,有的單店翻臺率為3的話,實際上是可以盈利的,但是放到整個集團里面,就還有其他的投入,比如職能部門的費用,其實是動態的數據。”海底撈的半年報顯示,其在2021年上半年銷售凈利率僅為0.48%。在凈利潤大幅下滑的情況下,海底撈在2021年上半年仍然新增了299家門店。對此,周兆呈表示,上半年開的門店,很多在去年就已經完成談判、簽約、裝修。“不是一夜之間就能夠做很多改變,它需要一個周期。”周兆呈還表示,海底撈內部經過了一段時間的討論,亦有不同意見。例如,如果有更長時間等待改善,是否能夠避免關停?但最終他們還是選擇了關店。對于關店的原因,海底撈方面稱,因快速擴張造成經營未達預期,包括部分新開門店選址不合理、優秀店經理數量不足等。“疫情的沖擊是外部客觀環境,大家面對的都是一樣的,所以我們就不要再去強調外部因素了,更多地把目光聚焦在自己身上。”周兆呈提到,公司下一步要開展“啄木鳥”計劃,即持續關注業績不佳的門店,強化內部管理和考核機制,在公司經營狀況全面改善前,海底撈將適時收縮集團的業務擴張,平均翻臺率未達到4次/天,原則上不會規模化開設新店。食品產業分析師朱丹蓬向《南方人物周刊》稱,海底撈的增長,光靠擴張開店是不行的,因為單店翻臺率、業績、利潤在下滑,雖然現在要關店三百多家,但是依然有一千三百多家,目前來看的確沒有太多的增長空間。▲2021年4月7日,上海,海底撈火鍋店的員工為顧客表演拉面條 圖/人民視覺資本偏愛火鍋“餐飲業的行情,大家都是趕趕熱鬧,以前中餐廳好做,大家都去做中餐,現在很多都改成火鍋店了。”周良在餐飲行業摸爬滾打八年,他回憶2013年最早來到上海做中餐廳時,“生意特別好做,菜價、人工都便宜,每天(客人)都要排隊。”后來,中餐廳的競爭日益激烈,他在2018年改成了火鍋店。周良覺得,那時火鍋普遍比較好做,但現在對新入局者來說“火鍋已經又走入尾聲了”。周良的四家火鍋店分別在上海不同的商場,2021年他發現很多火鍋領域的新面孔進駐上海,十幾家品牌“來勢洶洶”。近兩年,火鍋在產業鏈上下游都受到資本青睞,甚至有時候創業者會“挑選”投資人。2020年3月,巴奴毛肚火鍋獲得番茄資本近億人民幣的首輪融資。其創始人杜中兵曾表示,資本的力量對創業很重要,但巴奴需要的不是純資本,而是能夠并肩作戰的戰友;經歷與番茄資本四年的合作,他認為番茄資本是一個很合適的外部合伙人。在火鍋食材超市領域,鍋圈食匯在兩年內完成六輪融資,其中2021年3月獲得金額為3億美元的D輪融資。社區食材連鎖平臺懶熊火鍋在一年內融資四輪,投資方包括字節跳動等。餐爆食材、火鍋物語等供應鏈公司也在近兩年獲得千萬級的人民幣融資。2021年9月1日,粵式火鍋連鎖餐廳撈王遞交招股書,擬募資2億美元。其招股書也透露,上市募資的用途之一就是開店,未來四年內,撈王打算新開255家門店。疫情給餐飲業帶來不小的沖擊,資本為何仍爭相擠進火鍋領域?番茄資本CEO卿永在接受《每日人物》采訪時提到,對餐飲投資來說,2020年是一個時機,“原來我們一直在接洽,對方覺得不需要錢,但現在變了,一些頭部企業以前都不開放融資的,現在開放了。一方面覺得專業的資本能夠賦能,另一方面確實需要錢了。品牌意識到了融資的意義和價值,對投資機構是有幫助的,更多優質品牌釋放了出來。”據《中國餐飲報告2019》的數據,2018年,火鍋超越小吃快餐成為消費訂單量占比最高的餐飲品類,達到了20.3%,增幅明顯。朱丹蓬向《南方人物周刊》分析:“火鍋是去廚師化相對比較徹底的一個品類,只要有刀工就可以,所以深受產業端喜歡。去廚師化降低了經營成本、風險和復雜度,對消費者來說則能提高動手能力和體驗感,這也是火鍋會一直火的原因。”此外,中國火鍋市場集中度較低,給了資本更多的想象空間。據中商產業研究院的報告,中國火鍋市場行業集中度CR5(五家最大企業的市場占有率之和)僅為5.5%。即使是海底撈,也僅占不到3%的市場份額。火鍋店的生意還好做嗎?行業的火熱,似乎讓很多人低估了疫情對餐飲業的影響。張權的第一家火鍋店便“死”于疫情,他回憶,那家火鍋店在疫情前每天有17000元左右的營業額,在二線小城,這是還不錯的收入。疫情后,營業額每天只能做到1萬元左右,“賠錢,所以后面我就關了。”周良亦有同感。他提到,疫情后火鍋店的客人至少比從前少了三分之一。但成本卻在提高,菜價、人工費都在上漲。“現在就是微利的狀態。”房租、人工、食材是火鍋店較大的三樣開支。周良介紹,自己在上海環球港的一家火鍋店,每月的房租、物業費等開支就要27萬元左右。張權關掉了第一家火鍋店后,選擇一處人流量較大的地段開了家新店,從今年5月開業到11月初,已投入四五百萬,“最近疫情反復,有段時間我們每天只能做二十幾單,這就虧本了,(營業額)比平常少了一半。”周良和張權都是因為覺得開火鍋店相對更簡單、門檻更低而進入這個行業,深入其中才發現要做好并不容易。“我們附近的一家火鍋店,今年初開了,年中就關掉了,虧了四五百萬。”張權說。事實上,火鍋店的倒閉率非常高。艾媒咨詢的數據顯示,2016和2019年成立的火鍋餐飲企業倒閉率分別約為50%和30%,有半數左右的火鍋餐飲企業活不過五年,約三成火鍋餐飲企業在兩年內倒閉。在張權看來,最難的是管理,即如何既保證菜品新鮮度,又能在一定程度上控制成本,“保證新鮮并不容易,需要從采購、清洗各個環節層層把關。每天的菜品損耗很高,很多都浪費掉了。”與其他品牌相比,海底撈核心競爭力也在于管理模式和供應鏈體系。據周兆呈介紹,在品控上,海底撈會不計成本地投入,并設置專門的食品安全管理員和負責品控的輪崗人員。海底撈孵化出了負責供應鏈和底料生產的蜀海、頤海等公司,其中頤海于2016年上市。2019年,頤海國際市值超過1000億,成為國內調味品行業的第二大市值公司,僅次于海天味業。但新晉的網紅品牌開始分走更多市場。在一二線城市,海底撈的競爭力正在減弱,它開始布局下沉市場。海底撈2021年的中報數據顯示,其在三線城市的同店日均銷售額為8.42萬元,高于一線城市的7.9萬元。在資本加持下,新晉火鍋門店得以快速復制。朱丹蓬認為,資本進入后,火鍋行業的供應鏈將越來越完整,品牌和規模效應得到提升,擴張速度也會越來越快。在火鍋這樣一個紅海市場,資本、創業者、老玩家們正在開啟新一輪的戰爭。但需要警惕資本的另一面。一位接近火鍋店供應鏈的人告訴《南方人物周刊》,他接觸到的某家火鍋新品牌剛拿了幾個億的融資,在裝修階段,經營者卻想著提高裝修價格、從中抽成套現,“他們做的已經不是火鍋,而是金錢游戲。”用海底撈創始人張勇的話來說,“你們要理性,要謹慎,要想知道什么是名不副實,看看海底撈就知道了。”(文中周良、張權為化名,感謝揭書宜對本文采訪提供的幫助)冷鏈服務業務聯系電話:19937817614
華鼎冷鏈是一家專注于為餐飲連鎖品牌、工廠商貿客戶提供專業高效的冷鏈物流服務企業,已經打造成集冷鏈倉儲、冷鏈零擔、冷鏈到店、信息化服務、金融為一體的全國化食品凍品餐飲火鍋食材供應鏈冷鏈物流服務平臺。
鄭重聲明:部分文章來源于網絡,僅作為參考,如果網站中圖片和文字侵犯了您的版權,請聯系我們處理!
標簽: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