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強食品冷鏈運輸監管 保障“舌尖上的安全”
近日,無論是北京新發地的新冠疫情,還是國外肉聯廠聚集性感染事件,都在將病毒溯源推向了一個新的方向:冷鏈運輸。
6月22日下午,北京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領導小組第七十一次會議暨首都嚴格進京管理聯防聯控協調機制第三十二次會議召開,進一步研究調度疫情防控工作。
風險不容忽視
此前,中國工程院院士、國家衛健委高級別專家組成員李蘭娟就海關如何在進出口物資檢疫檢測環節加強新冠肺炎的排查給出建議和看法。李院士表示,一般情況下,病毒在冷鏈上能較長存活。在我們已知并掌握的病毒中,處于4℃左右可以存活3-6個月,-20℃以下可以存活20年左右。不同的病毒存活時間也不一樣。新冠病毒是一個新的病毒,從出現到現在才8個月,對它的認識及耐低溫能力尚需進一步研究。
因此,李院士提出,海關應加強對冷鏈食品的全面排查,同時對新冠肺炎檢測呈陽性的進出口物資進行追蹤溯源。
事實上,近期中國海關已對進口生鮮冷鏈產品展開了一系列風險監測。冷鏈是一條長長的鏈條,中間連接著食品生產、加工、速凍、分裝、儲存、運輸、銷售等多個環節。從生產到銷售的整個過程,每個環節都有污染的機會,如果冷鏈運輸可攜帶病毒,在新冠疫情下,嚴格把控冷鮮類產品質量關尤為重要。
加強物流監管
《實施條例》的發布進一步完善了食品安全法的相關法規標準,包括冷鏈物流的貯藏、運輸標準,有助于推動行業的標準化建設,發揮法律監管效力。
隨著大數據、物聯網、5G等技術發展,要從技術上對整個冷鏈過程進行監控和有效管理并不是難題,最關鍵的是相關部門要加大監管力度。
一位從事物流行業的業內人士向《中國產經新聞》記者表示,由于病毒在冷鏈食品中的分布不可能是均勻的,所以要“全面檢測”或“完全排除風險”,以目前的海關商品量來說,僅僅是抽檢,就是一個巨大的工作量。如何“全面檢測”,需要做出充分研判。
疫情驅使著冷鏈行業革新的步伐越來越快,雖道阻且長,但只要抓住機遇,修煉內功,加強運輸監管,不斷挑戰新標準,冷鏈物流定會有良好的發展態勢。
【免責聲明】:本公眾號文章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內容為作者個人觀點。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責任編輯:
冷鏈服務業務聯系電話:19937817614
華鼎冷鏈是一家專注于為餐飲連鎖品牌、工廠商貿客戶提供專業高效的冷鏈物流服務企業,已經打造成集冷鏈倉儲、冷鏈零擔、冷鏈到店、信息化服務、金融為一體的全國化食品凍品餐飲火鍋食材供應鏈冷鏈物流服務平臺。
標簽:
上一篇:產業融資快報|凍品碼頭獲數千萬元A輪融資 元昆創投領投億邦動力2022-04-20 11:45億邦動力2022-04-20 11: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