茉莉之后,還有哪些中國茶值得挖掘?
這是個冰火兩重天的五一假期。
沒有疫情的地方在爆單,喜茶部分城市銷售增長超50%,蜜雪冰城主題店單店單日營業額突破10萬。而在受疫情波及的地方,生意“連平時周末都不如”。
在相對穩定的深圳,我發現了一個五一生意火爆的品牌:茉莉奶白。
這是一個主打“茉莉香茶飲”的品牌,在深圳核心商圈開出30家直營店,最好的門店日營收3W+。
“茉莉”能成就一個細分品類嗎?中國茶還有哪些值得挖掘的?
聚焦“茉莉定位”,已在深圳開出30+直營店
走進茉莉奶白的門店,你會發現這是一個被“茉莉”包圍的品牌。
點單率超30%的爆款,就叫茉莉奶白;品牌Logo是一朵茉莉花,Slogan是“東方一朵白,飄落入茶園”,營造出清新的東方美感。
門店里,是清新的茉莉綠茶香氣,音響里不間斷播放“好一朵美麗的茉莉花”,品牌的IP叫茉小白,是個茉莉花發型的卡通形象。空間設計也圍繞花與茶的東方意象,簡約清新。
“我們聚焦茉莉品類,主打鮮奶茶,專注挖掘東方白花(茉莉、梔子等),以非遺花窨的方法制茶,打造自然花香的產品體驗。”茉莉奶白創始人之一的蘇晨告訴我。
因為高度聚焦茉莉,茉莉奶白是一個很容易被記住的品牌,最好的門店,日營業額突破了3萬。
如今,他們在深圳核心商圈開了50家直營門店(其中20家在裝修)主力店型集中在40~60平,產品均價15元~20元,店月均營業額做到了30萬左右,平效在商場同品類排到Top3。
以“茉莉”為差異化細分品類,能跑出大品牌嗎?
茉莉,能成就一個品類嗎?
“在行業的快速成長期,無論產品、品牌、顏值,只要有一個概念,能走出差異化,就可以爆發式增長。但現在做品牌的邏輯變了,新品牌,必須是全能選手才能在縫隙中生長。”茉莉奶白另一位創始人張伯丞分析。
2021年初,在創立茉莉奶白時,蘇晨和張伯丞有3個趨勢分析:
未來茶飲會更注重茶本身的自然風味,而非小料;人們會更傾向于選擇清新清爽,而非甜膩刺激的產品;原葉茶復配,讓茶飲回到茶本身,會是新的市場趨勢。因此,他們選擇了中國茶里比較有代表性的茉莉,來做產品差異化。
首先考慮的是風味認知度。“喜茶的綠妍、奈雪的茉莉初雪都是茉莉綠茶,茉莉綠茶在大部分連鎖品牌,都是經典款,可見其口味的認知度。”
其次,相比于白茶的淡香、普洱茶的沉香,茉莉花窨制的茶,從嗅覺和味覺上,更能讓消費者有明確的感知,簡單來說,消費者體驗沒有門檻,不需要教育,一口就能喝出不同。
從社交平臺看到,其爆款產品“茉莉奶白”,大部分消費者,都能喝明白,甚至不乏專業點評:“前段入口茉莉香,中段茶感濃郁,尾段毫香,喝完口齒留香長達20分鐘。”
第三,茉莉花本身,就是一個代表東方的符號。
中國人從小聽的《好一朵美麗的茉莉花》,是一首傳唱數十年的世界經典民歌,茉莉花是一個帶著東方文化原力的符號。
“茉莉花茶是茶品類中一個廣闊的賽道,擁有廣泛的認知度和喜愛度。同時,還具有中國茶文化的屬性和美學價值。”張伯丞表示。
定位茉莉之后,在新品復制速度空前的茶飲行業,“茉莉茶飲”面臨的最大問題,是如何打造產品壁壘。
復購率30%背后的產品策略
蘇晨告訴我,茉莉奶白的第一個產品壁壘,是茉莉綠茶的拼配,用6種不同的茶,根據每款茶“吸香度”的差異,分別采用不同次數、不同程度的窨制工藝,再按照一定的比例拼配。
這種復雜的操作,讓其爆款“茉莉奶白”很難被模仿,無論是現場品鑒,還是扒垃圾桶,每種茶的加工窨制方式都很難完全復制。
第二個壁壘在于新鮮度,因為60%產品使用茉莉綠茶,一家門店一個月用掉200斤茉莉綠茶,讓這個茶葉更新鮮,其次茶底周轉速度快,因此茉莉奶白的茶湯,只有2個小時賞味期,低于行業平均4小時,茶湯更新鮮。
主打鮮奶茶的茉莉奶白,在乳制品上,使用了短保的冷鮮牛乳,通過乳制品的復配,達到醇香順滑的口感。
奶茶兩大主原料茶湯和乳制品的新鮮保障,讓茉莉奶白的奶茶類產品占比,達到了70%,果茶和純茶只有30%。
另外,在茉莉奶白的菜單上,可以加的底料,只有芋圓和寒天兩個,突顯清爽新鮮特色。
第三個壁壘是性價比。茉莉奶白的產品均價在15-20元,客單價37元,核心爆款茉莉奶白,15元/杯,純茶巖韻紅袍10元/杯。
在深圳的購物中心,這樣的價格對于年輕人來說,是一個“便宜又有特色”的選擇,在性價比上有很大的吸引力,產品復購率達到了30%。
同時,圍繞“香”為核心創意,他們還聯名香氛公司打造品牌專屬香氣的系列定制香卡、香氛,以新品贈禮或積分兌換的方式與顧客鏈接,傳遞品牌理念。
第四個壁壘,是由茉莉延伸的“東方四白花”,蘇晨告訴我,他們定義的“東方四白花”是以茉莉、梔子為主的東方意向花型,都能與茶組CP。
茉莉之外,用其他白花窨制的茶,給產品帶來了迭代空間,比如最近推出的梔子花系列,已經成為銷量僅次于茉莉奶白的爆款。
單一爆款品牌,在最初突圍階段可以凝聚更多力量,但能讓消費長久喝下去的品牌,必須有廣闊的產品迭代空間。
新茶飲,真正到了“玩茶”階段嗎?
3年前,咖門新飲力新茶飲大賽,就提出了“上半場靠糖,下半場靠茶”的理念。
如今,行業經歷了瘋狂的加法階段,消費者被豐富的口感刺激之后,新茶飲迎來了一次回歸,回歸茶,回歸一杯飲料的本質需求。
這兩年,靠茶底突圍的品牌正在日益增多。
盤點近一年的茶飲產品,滬上阿姨推白茶、CoCo上黃茶,茶百道上了肉桂巖茶茶底,就連半天夭、水金龜、金牡丹等,很多消費者從未聽過的茶底,都開始出現在菜單上。
去年,小眾的鴨屎香,是最能帶貨的茶底,成為多個品牌菜單上的暢銷款。
今年春季,香氣特別的山茶花異軍突起,書亦燒仙草、霸王茶姬、王檸等品牌的山茶花烏龍產品,讓這一茶底被消費者熟知。
同步,一些名優茶風味開始進入飲品行業。比如7分甜推出碧螺春系列;古茗推出龍井系列產品;星巴克將龍井茶酥應用在咖啡中等。
以茶為細分品類的品類也相繼誕生。在廈門,也誕生了聚焦烏龍茶的品牌吸客,以烏龍茶為茶底重做產品;在廣州,民強茶鋪靠一款普洱奶茶突出重圍,被消費者記住。
這一切都說明,市場的積溫到了,以茶為主的細分品類,或許將在今年嶄露頭角。
據了解,茉莉奶白將在2022年達到 100 家門店規模,集中覆蓋廣東市場,隨后再考慮全國化布局。
新茶飲成熟期,讓我們一起期待更多會“玩茶”的黑馬品牌崛起。
冷鏈服務業務聯系電話:13613841283
標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