便利蜂食材升級:硬核科技破解成本難題
科技革命并不總是發生在硅谷或中關村。有時候,它也在熱氣騰騰的熱餐工廠里上演。技術與數據是破解規模和成
科技革命并不總是發生在硅谷或中關村。有時候,它也在熱氣騰騰的熱餐工廠里上演。技術與數據是破解規模和成本難題的“鑰匙”,推動平價餐飲向連鎖化、專業化演進。
便利店餐飲品質提升的同時,價格卻連創新“低”。在這個“彎腰撿鋼镚兒”的行當,技術創新能否成為差異化經營的序曲?
便利蜂食材全面升級
便利店餐飲品質提升的同時,價格卻連創新“低”。
位于小營西路上的一家便利蜂正在試點現點現做的蓋飯產品。一份宮保雞丁蓋飯售價14.9元。“有飯有菜,一定能吃飽。”店員說。一份酸辣土豆絲蓋飯7.9元,一份西紅柿炒雞蛋蓋飯9.5元,價格都在10元以下。在很多街邊小餐館,一份炒土豆絲的價格最低也要12元。
便利店和平價餐飲一樣,都是“彎腰撿鋼镚兒”的行當。中國連鎖經營協會報告曾指出,這兩年餐飲百強企業平均凈利潤率為4.7%-6%。多數中小餐飲企業在生死線上掙扎。以北京一家80平米的加盟小吃店為例,按該品牌平均客單價計算,如果每日來客數不到126人,一年下來相當于“白干”。巨大生存壓力下,平價餐飲、加盟模式的連鎖便利店,降低食品采購質量、過期不廢棄等問題難以避免。
然而,便利蜂卻嘗試打破這一難解的困局。近日,在不提高售價的前提下,便利蜂宣布進一步升級食材,所有熱餐均使用金龍魚非轉基因一級大豆油。除此之外,在便利蜂門店的熱餐區菜單上,消費者已經能夠看到,肉末茄子、水煮肉片、麻辣香鍋等熱菜都特別注明使用品牌企業豬肉,宮保雞丁標注“選用恒順香醋”。
食材升級,往往意味著采購成本的大幅提高。以大豆油為例,轉基因技術自誕生以來爭議不斷。目前已有40多個國家和地區制訂了相關法律法規,要求對轉基因生物及其產品進行標識管理,以保護消費者的知情權和選擇權。在外就餐,消費者對油品難以感知和判斷,而實際上,非轉基因和轉基因大豆油價格差異很大。在某電商平臺上,一款品牌大豆油標明加工原料為轉基因大豆的一級大豆油,5升裝售價為39.8元。同品牌非轉基因一級大豆油,5升裝售價為59.8元。
堅持選擇知名品牌非轉基因大豆油,便利蜂極致品質的背后,其實是一場“技術戰”的實力展示。
“網紅”便利店的獨特價值
作為新近崛起的“網紅”級便利店,便利蜂不同于傳統便利店,正在創造一種全新的便利店模式:用數字驅動運營。
便利蜂依靠技術支撐,采用數據驅動的方式,去解決產業價值鏈上的各種問題,形成了自己的獨特價值。
規模化便利店的食材采購,未來也許會對批發市場的菜價起到“削峰填谷”的作用。對于優質食材在市場價格低點大量購入,研發新品,對于價格高點的食材減少投入,已經成為便利蜂這樣重視數據、反饋迅速的新型科技型便利店正在做的一件事。
同時,便利蜂建立起的食品安全生態系統,形成了一條由源頭-工廠-物流-門店-工廠的食品安全管理的閉環,并利用自有大數據平臺助推熱食產品不斷健康升級。
便利蜂嚴把原料關,根據嚴格的準入審核制度,選擇行業內的頂級的供應商達成深度合作,對于不合格的供應商實行了一票否決。
鮮食類產品最重要的管理環節之一是溫度控制。便利蜂對門店的室溫,靠墻風幕柜、HC冷熱柜、后補冷飲柜、中島風幕柜等影響食品安全的關鍵設備,進行實時監控。一旦發現失溫情況,系統會自動通知門店店長,對失溫產品進行處理。
便利蜂的技術團隊通過機器視覺等AI算法,把門店運營中的30多個常規檢查項通過機器自動完成,將影響食品安全和顧客感受的檢查項目納入其中,促進了門店員工提高衛生管理水平,地面、桌面衛生情況得到了很大改善。
在食品保鮮上,便利蜂自主研發了鮮度PAD系統,鮮食超過售賣期,PAD系統會自動報警,店員必須要在攝像頭下廢棄食物。但與此同時,便利蜂的“中央大腦”給門店輸出的,不僅僅是不同的商品結構,還可以是區域的聯動促銷、跨門店的人力調撥,可以根據外部條件和自身布局發展出不同的單店策略。比如,選品、訂貨、陳列、排班等,都由中央大腦確定,將廢棄和成本控制在最優。
便利蜂還建構了一個由葷素、口味、配料、價格帶等因素組成的特殊“熱餐矩陣”。通過對分布在全國各地700家門店的數據進行分析,便利蜂研發人員可以清晰的得出有關于消費市場的真實情況,從而推動源頭調整,不斷優化便利蜂的菜品。
先進的檢測技術、滅菌技術、包裝技術、可追溯技術等廣泛應用于食品生產、經營、使用全過程,在優化與豐富產品品類,加快提升生產效率,降低成本的同時,大幅提高產品品質。
便利店重塑平價餐飲市場
傍晚,北京某高級寫字樓下,便利蜂店內排起了長隊,熱餐“盒飯”的銷量并不差于旁邊的速食面館。加班的白領們希望以快速而簡單的方式解決晚餐,因為即使城市已經因夜晚變得輕松,迎接他們的仍是另一場忙碌。
便捷、安全、健康是年輕人更青睞便利店的重要原因。越來越忙碌的大城市年輕人不再有時間在家里做飯,而獨生子女一代的一大特點——不會做飯,也讓餐飲的非家庭化發展趨勢變得順理成章。
《2018年中國新餐飲消費趨勢研究報告》的調研數據顯示:42.5%受訪的“90后”每周在家做飯次數少于4次,以及每月在家做飯少于3次的比重是其他年齡段的兩倍以上。如果不是和朋友有約的飯局,不少“90后”把公司、住家附近的便利店熱食作為了他們解決餐食的首選。
消費趨勢的變化中,孕育著巨大的市場。目前,國內的“吃喝”市場有兩萬億美元的市場規模,其中三分之一是生鮮,三分之一為包裝類食品,三分之一是熱餐。
北京工商大學商業經濟研究所所長、中國食品安全電商研究院院長洪濤表示,現階段,我們需要生產更多安全健康的食品,來滿足人民美好生活和消費升級的需要。便利店從食用油這一公眾關注的角度出發,為消費者提供優質食材、放心食材,“便利蜂的做法不僅有利于中餐的標準化進程,也在一定程度上抬高了行業門檻,進行了差異化的定位和經營,一定能收獲更多消費者的認可。
實現差異化經營的便利蜂,樣本效應正在行業內得以釋放。便利蜂的食材升級,是對“蒼蠅小館”和老牌傳統便利店的一次猛烈沖擊。而對于餐飲市場而言,新進入者掀起的這場“技術革命”也許才剛開了個頭。
冷鏈服務業務聯系電話:19937817614
華鼎冷鏈是一家專注于為餐飲連鎖品牌、工廠商貿客戶提供專業高效的冷鏈物流服務企業,已經打造成集冷鏈倉儲、冷鏈零擔、冷鏈到店、信息化服務、金融為一體的全國化食品凍品餐飲火鍋食材供應鏈冷鏈物流服務平臺。
標簽:
上一篇:便利蜂盒飯引入進口食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