估值20億美金 鍋圈的火鍋外賣故事要“糊”了
作者丨鹿先生
編輯丨沈萬三
愛吃火鍋的人,想必都聽說過鍋圈食匯。
成立于2017年的鍋圈食匯,是國內第一個專注火鍋超市細分賽道的玩家。官網顯示,鍋圈食匯為鍋圈供應鏈(上海)有限公司旗下火鍋燒烤食材超市品牌,旗下的商品品類涵蓋火鍋、燒烤、方便自加熱、調味品、中餐預制品等多個品類,基本覆蓋全部家庭預加工食材品類。
目前,鍋圈食匯品牌產品SKU達500余款,共有十二大系列產品,包括底料蘸醬類、底料小吃類、牛羊肉類、川渝特色類、丸滑類、燒烤系列、時令蔬菜、酒水類、粉面類、用品用具類等。
鍋圈的門店擴張速度堪稱驚人。2020年4月,鍋圈擁有門店2400家,6月即增至3300家,8月達到4000家,10月達到5000家。而官網給出的最新門店數據,是8000家,覆蓋24個省3個直轄市,200個地市,服務顧客累計達3.6億人次。
資本也對鍋圈青睞有加,成立以來,鍋圈已經接連完成了6輪融資,累計融資金額則接近30億元,投資方包括不惑創投、IDG資本、嘉御基金、啟承資本、招銀國際、天圖資本,還有中國人民耳熟能詳的三全食品——2019年10月,三全食品A+輪獨家投資鍋圈5000萬。而在當年的財務報告中,三全將鍋圈歸類于“聯營企業”,持股10%。
有媒體報道稱,鍋圈的估值已達20億美元。
超市面紗,批發本質
2021年8月,鍋圈食匯D+輪融資完成,股權變更信息顯示,其投資人新增深圳通福商貿有限公司、深圳市新通路供應鏈技術有限公司、茅臺建信投資基金。這三家公司的背后,分別站著物美、多點和茅臺。
資本如此看好鍋圈食匯,主要在于它緊緊關聯著兩個概念,一是全國普適、老少皆宜的火鍋,二是疫情期間廣泛培養的居家就餐紅利。
2020年,新冠疫情的爆發,使居家用餐成為了常態,作為最受中國人歡迎的菜式之一——火鍋消費也被迫由外出就餐轉變為居家自制,對預制食材以及方便火鍋等品類的需求也呈現了大幅增長。
乘著居家消費的東風,鍋圈食匯獲得快速擴張,2020年開店超3300家,2021年開店超2000家,并吸引到許多具有實業背景的投資者,比如前文提到的三全,以及茅臺、物美和多點。
其中,三全、物美、多點同鍋圈食匯的“化學反應”可能要比茅臺要大一些。以三全為例,不僅憑投資鍋圈收獲了投資收益,還借助鍋圈線下8000多家門店,帶動旗下火鍋丸子等產品的銷售。據知情人士透露,2020年,三全單給鍋圈的供貨量就早已過億。
原因很好理解,因為目的性消費的關系,消費者在鍋圈門店購買三全產品的比例,遠遠大于其它線上和線下商超渠道。
同樣不難想見的是,店中店模式,或許將是鍋圈與物美、多點下一步的重點合作方向,同時,鍋圈也可以獲得物美與多點的數字化加持。
值得一提的是,為了擴大國民度,2020年9月22日,鍋圈食匯還宣布簽約著名相聲演員岳云鵬為品牌代言人,據披露,這筆代言費達到千萬元級別。同時,鍋圈食匯也在不斷開辟新的銷售渠道,目前除了線下門店以外,鍋圈還建立了包括、線上商城、外賣平臺以及京東、天貓等電商平臺專營店鋪。
但當我們冷靜下來看一看,鍋圈食匯本質上只是做了一件事——把零散在傳統超市各個區域的火鍋食材和相關產品(鍋具、飲料、調料)打包進一家門店里。優勢是消費者可以一站式買齊從開火到吃肉的全過程原材料,但劣勢也同樣明顯——如果不是特別明確且集中的居家火鍋需求,鍋圈食匯很難成為消費者每次購買各種食材的首選。
換言之就是,鍋圈食匯很難形成真正的高頻需求。難以形成高頻需求就始終難以在用戶中打造較強的品牌心智和壁壘,同時難以形成規模營收的增長,導致加盟商運營狀況良好情況下亦只可微利。
目前疫情發生至今已兩年過去,鍋圈食匯可以說吃到了這波居家紅利。但疫情終將過去,人們生活回歸正常時,用戶需求度無疑將受到考驗,鍋圈食匯是否還可講得通這個火鍋故事?
產品平庸 難調眾口
除此之外,鍋圈食匯還面臨一個難解的問題,雖然其已經建立了自有品牌、工廠和供應鏈,但無論是火鍋底料、火鍋丸子、牛羊肉以及鍋具、配料和各種蔬菜、豆制品等,仍處于一個門店內循環的狀態,品牌優勢受到天然局限。
與此同時,鍋圈食匯還離不開第三方供應商的支持,包括三全、安井、糧全食美等等,但后者也廣泛鋪設在電商、商超以及菜市場等渠道之中,無法給鍋圈帶來獨一無二的產品優勢,也很難培育出品牌的忠誠度。
這就導致,從某種程度上來說,鍋圈食匯與來伊份、三只松鼠等零食集合店沒有不同——只不過它賣的是火鍋食材而已。而三只松鼠、良品鋪子、百草味等零食品牌,旗下產品高度同質化的問題,也早已成為彼此品牌向上發展的掣肘,哪家便宜買哪家,是許多消費者的共識。
另一方面,鍋圈食匯雖然可以滿足消費者的居家火鍋需求,但也只是最基礎的那一類——牛羊肉+丸子+蔬菜+鍋底+蘸料,這就意味著,面對稍微高階的火鍋需求時,鍋圈食匯可能就跟不上趟了。
要知道,中國人口味之雜,冠絕世界,僅一個“辣”字,就能延伸出湖南的濕辣、成都的麻辣、重慶的干辣、云貴的酸辣、江西的鮮辣和廣西的苦辣。
具體到火鍋,北派有老北京火鍋,內蒙肥羊火鍋,東北白肉火鍋,山東肥牛火鍋,羊蝎子火鍋,羊湯火鍋等;川系有四川火鍋,魚頭火鍋,串串香火鍋、重慶火鍋等;粵系有海鮮火鍋,粥底火鍋,豆撈火鍋,潮汕牛肉火鍋,豬肚雞火鍋;云貴系有菌菇火鍋,臘排骨火鍋,酸湯魚火鍋等,不一而足——這類火鍋對于消費者而言,吃的不僅僅是味道,還是地域特色和文化背景。
而面臨這類相對高階的火鍋需求時,鍋圈食匯事實上是無法滿足的,這也是鍋圈食匯最大的局限性——它看似專業,又遠遠不夠專業。而消費者最終還是會走到線下,去追求道地的味道、品嘗真正的火鍋,吃更新鮮的食材。
這也從另一個角度反映出,真正居家火鍋的畫像,其實遠沒有鍋圈的想象里那么沸騰。
“好吃不貴”,錢很難賺
鍋圈主打“好吃不貴”,產品價格不高,同款產品比超市供應最高可以低20%左右,比火鍋店特別是海底撈等中高端火鍋而言,更是能便宜50%左右。
對價格的嚴格把控,導致即便有8000門店作為線下主力,但鍋圈食匯依然很難賺錢——正如上面提到的,火鍋雖然是當代人聚餐的高頻需求,但并不是日常飲食的高頻需求,鍋圈食匯雖然解決了居家火鍋的痛點,但也僅僅只是這一類需求而已。
這也是為什么,鍋圈食匯自成立以來瘋狂融資,并且所有門店的收入都會先進入總部賬戶,第二天再由總部打給門店,目的就是為了“錢生錢”,強化資金利用率。
除此之外,鍋圈食匯瘋狂開店,也是為了加快規模擴張,進而不斷強化鍋圈對原材料的議價權,并推動增加飲料等高毛利產品的銷售,從而實現薄利多銷,獲取更多利潤。
坦白說,鍋圈食匯的打法,與瑞幸的模式非常相似——重度依賴融資補貼優惠銷售,前期跑馬圈地打牢品牌優勢,不斷占領領域用戶心智,然后再通過強化供應鏈、信息化和運營水平等,最終在坐穩行業頭部。
但過快的奔跑速度和各路加盟商的參與,不僅導致區域類多個門店之間的競爭加劇,也容易給鍋圈食匯的食品安全帶來隱患。
雖然鍋圈食匯門店的大量產品都來源于統一派送,但蔬菜、豆制品仍是由加盟商自行采購,參照堂食火鍋與麻辣燙行業曾經出現過的情況,在無法對加盟商實現統一管理的前提下,食安隱患依然存在。
但鍋圈食匯并沒有辦法停下來,因為賽道中的其它玩家也在窮追不舍,比如鼎匯豐、九品鍋、火鍋物語等品牌,還有數以萬計的中小火鍋食材超市門店,而三全、安井乃至蒙牛都不滿足于寄生在鍋圈食匯等渠道之中,紛紛開始跨界布局火鍋超市,行業激戰程度可見一斑。
除了火鍋食材品牌,鍋圈事實上屬于生鮮電商的一種,而前置倉生鮮電商如每日優鮮、叮咚買菜和樸樸都是這個領域的資本力量強大的參與者,同時美團優選、京東買菜、多多買菜等巨頭們旗下的玩家們更是不吝于砸錢補貼,鍋圈食匯里的商品價格對比起這些玩家來說并沒有差異化優勢。
事實上,鍋圈食匯為代表的火鍋超市,最好的出路是擴張品類,切入預制菜品戰線,或者干脆開成生鮮門店,前者可以擴大品牌的受眾面與用戶的消費時段,后者則可以帶來更加穩定的門店流水。
而客觀地看,隨著火鍋燒烤等食材的涵蓋面越來越廣,以及居家飲食和“一人食”現象都越來越普遍,鍋圈食匯等火鍋超市,確實具有很大程度上的轉型優勢。但參看一下讓各路互聯網巨頭紛紛深陷甚至折戟的社區團購與生鮮門店,這條路能不能被鍋圈食匯給走通,暫時還猶未可知。
冷鏈服務業務聯系電話:19937817614
華鼎冷鏈是一家專注于為餐飲連鎖品牌、工廠商貿客戶提供專業高效的冷鏈物流服務企業,已經打造成集冷鏈倉儲、冷鏈零擔、冷鏈到店、信息化服務、金融為一體的全國化食品凍品餐飲火鍋食材供應鏈冷鏈物流服務平臺。
標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