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火后又紛紛轉型,火鍋食材超市怎么突然不香了?
資本追逐,玩家遍地……過去幾年,火鍋食材賽道可以說是熱鬧非凡。然而近期,多條跡象表明,火鍋食材超市已經開始衰敗。紛紛開始轉型,有的開始搞社區團購,有的賣起了茶飲、生鮮、冰激淋..……
最近,火鍋食材超市的領頭羊“鍋圈食匯”開始買起了生鮮,凍品先生”也開始銷售預制菜肴、冰激凌。“懶熊”推出了“精選明星菜”,開始售賣預制菜了;“尚撈匯”也在店里增加了現撈鹵味熟食,“涮便利”也陸續增加了茶飲、冰淇淋等產品,“煙火客”也開始賣烤肉了……
種種現象表明,目前諸多火鍋食材超市,除了賣火鍋食材外,都開始不斷摸索“跨界”了:店里已經不再局限在火鍋食材品類,都在嘗試擴充和食材銷售品類,有的跨度小一點,比如說賣各類預制菜和半成品,也有跨界比較大,比如賣冰淇淋、賣茶飲,甚至搞社區團購。
火鍋食材超市紛紛轉型的原因就是火鍋食材超市的生意沒有之前那么好了。2020年因為疫情催生了在家吃火鍋的消費需求,所以2020年火鍋食材超市火了一把,興于疫情的火鍋食材超市隨著疫情的好轉,消費需求大幅減少。可是從風靡全國到全線退場,火鍋食材超市除了消費需求減少,還面臨著以下幾個問題:
1. 入局者魚龍混雜,食材品質沒保障
對于顧客而言,火鍋好不好吃關鍵就在于鍋底和食材,這就要求火鍋食材超市的產品質量一定要過硬。可事實是,大部分火鍋食材超市的產品品質都很差。
而食材品質低,一個很重要的原因是火鍋食材的入局者魚龍混雜。許多品牌只是想趁機撈一把快錢,完全不顧產品品質。長期下來,市場就被破壞了。
2. 性價比下滑,對消費者失去吸引力
當初,火鍋食材超市憑借著“高性價比”快速打開了市場,可事實是,所謂的高性價比已經慢慢在下滑。火鍋食材超市的菜品雖然單價看著便宜,但是都是小分量,一餐核算下來人均也不低。
3. 食材不全、拆洗麻煩,顧客體驗差
讓顧客“一站式”買齊食材在家吃火鍋,可是對顧客來講,自己買食材回家吃火鍋的體驗并沒有想象中那么好。
首先是食材不齊全。火鍋食材超市里面的食材大多是預包裝的,以冷凍品居多,許多講求新鮮的食材壓根就沒辦法提供給顧客。
4. “家庭火鍋”,既不高頻也不剛需
除了入局者魚龍混雜、產品種類不齊全,火鍋食材超市面臨的最大問題是,它既不剛需也不高頻。
食材超市切入的是“家庭火鍋”場景,可是消費者在家里吃火鍋的場景很少。
即使不停地增加產品種類,也沒辦法改變自己“不高頻也不剛需”的特性。
曾經,火鍋食材超市是眾多巨頭和玩家爭相進入的賽道,堪稱萬人追捧。火鍋食材超市發展到現在,已經到了需要轉型的時候了。
但如何轉型,包括行業領軍的鍋圈也是一臉“懵圈”,目前都是在不斷的嘗試之中。最好的模式,是在火鍋食材超市增加高頻剛需的產品,來滿足或彌補不同季節、不同時間段的不足或短板。在充滿不確定性的商業世界里,任何商業模式要想跑得長久,還是得自身實力過硬。
菜市場可以天天人滿為患,但火鍋食材超市永遠不會出現人擠人的場景。當然,搞促銷除外。但搞促銷,就注定了是賠錢賺吆喝,經常搞,也是一件費力不討好的事情。
因此,火鍋食材超市切入的“家庭火鍋”場景,從一開始就錯了。“不高頻也不剛需”,試問怎么能賺到消費者的錢?
作為中國餐飲市場占比第一的細分品類,火鍋歷來就廣受消費者喜愛。《2019中國餐飲業年度報告》數據顯示,2018年全國火鍋業實現收入8757億元,占全國餐飲業收入的20.5%。再加上火鍋自帶社交屬性,沸騰的鍋里翻滾著食客心里道不盡的話,這也讓火鍋成為了餐飲行業中的一匹黑馬,異軍突起。
但很多人沒有搞清楚,火鍋店≠火鍋食材超市;火鍋店火爆,不代表火鍋食材超市會火爆。它們只是一個娘的孩子,各有屬性和特點,不能等同視之。
從去年的萬人追捧,到今年的少有問津,火鍋食材超市的尷尬,就體現了一種創業的盲目性:不了解百姓需求就一窩蜂上馬。
投資者喜歡吃火鍋,不代表百姓就喜歡;開店者喜歡吃火鍋,不代表百姓喜歡吃……
即使已經證實了百姓大部分愿意吃,也不一定能賺到錢。上面提到的根源性的問題不解決,一切都是海市蜃樓。
行業專家的分析和數據只能作為參考,而不能當做經商的“錦囊”。
連全國開出5000家店鍋圈,都“破圈”在生鮮電商找出路了,你還相信單純的火鍋食材超市,能獨自撐起一片藍天嗎?
-END-
冷鏈服務業務聯系電話:19937817614
華鼎冷鏈是一家專注于為餐飲連鎖品牌、工廠商貿客戶提供專業高效的冷鏈物流服務企業,已經打造成集冷鏈倉儲、冷鏈零擔、冷鏈到店、信息化服務、金融為一體的全國化食品凍品餐飲火鍋食材供應鏈冷鏈物流服務平臺。
標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