咖啡,咋這么多人都想喝一杯?
“喝一杯郵局咖啡,寫一封信給愛的人?!?月14日,中國郵政跨界入局咖啡,在廈門開出郵政旗下的首家咖啡館,成為預制菜之后的又一經濟熱點。
郵局咖啡剛開出第一家店,賣包子的狗不理也來了。日前,高樂雅咖啡食品(天津)有限公司成立,該公司由天津狗不理食品股份有限公司全資控股,意在加入時下最流行的咖啡熱潮,分得一杯羹的同時反哺“老字號”。
2月25日,被稱為“咖啡界的蘋果”的美國精品咖啡品牌BlueBottle(藍瓶咖啡)中國大陸首店在上海開業。開業當日早上六點,就出現了排隊場景,有消費者排隊超3個小時,只為一品這杯“蘋果”的滋味。
今年,位于西部的印象濟南·泉世界也進軍咖啡行業,在其街區開出了第一家“不鳴咖啡”店。雖然目前尚處于試營業階段,但每天的銷售額呈上漲趨勢,成為街區內的又一個打卡點。
咖啡市場將是下一個商業藍海?
企業紛紛切入咖啡賽道,其火熱的背后是我國咖啡消費的崛起。
來自企查查的調查數據顯示,國內現磨咖啡市場規模從2018年開始迅速增長,其中,2019年新增咖啡相關企業2.79萬家、2020年新增2.27萬家、2021年新增2.59萬家。
日前,《2021中國現磨咖啡市場行業發展趨勢白皮書》發布?!栋灼凤@示,2020年,中國人均咖啡消費量僅9杯/年,而全球主要國家每年平均在300杯以上,2020年中國咖啡整體市場零售規模為820億元左右,預計2025年將達到近2190億元。
“目前,我國咖啡市場尚處于早期階段,隨著Z世代(泛指1995年—2010年出生的人)成為市場消費主力,咖啡行業還有巨大的市場潛力可挖?!鄙綎|山左集團總經理史麗娟表示,近年來,我國咖啡文化盛行,咖啡成為一種時尚,備受追捧,我國一線、二線城市正逐
漸養成咖啡飲用習慣。
據咖斯特咖啡有限公司培訓總監毛先生介紹,我國咖啡市場的發展經歷了最早的速溶咖啡、
后來的咖啡飲品和現在的精品咖啡(手沖咖啡)三個階段。最早的時候,很多白領工作者喝咖啡的主要目的是提神,后咖啡逐漸大眾化,開始被大眾接受?!拔覂鹤泳吞貏e喜歡咖啡,他在大一下學期就強烈要求去星巴克學習。大二上學期就去青島一家咖啡店打工4個月,回到濟南后,又去奧體北門的一家咖啡廳學了4個月?!睗闲愫躺藤Q有限公司總經理趙秀梅對年輕人喜歡咖啡的觀點表示了肯定。
濟南的咖啡市場如何?
“目前,濟南有大大小小近千家咖啡門店,大眾消費多以牛奶咖啡為主。占主導地位的主要是星巴克和瑞幸咖啡。”毛先生對濟南的咖啡市場非??春?,他說,他的一個客戶在濟南奧體開了一家咖啡館,平常每天銷售額在3萬-4萬元之間,今年2月14日當天銷售額就超過了10萬元。
而2021年《上海咖啡消費指數》顯示,截至2022年1月,上海共有6913家咖啡店,是濟南的6倍多。
“與新茶飲相比,國人對咖啡消費的認知還遠未達到理想水平。當下,正是咖啡消費意識飛速提升的紅利期?!笔符惥瓯硎?,山左集團曾在濟南白領聚集區的漢峪金谷做過市場調研,發現年輕人對咖啡的認可度非常高?!艾F在年輕人聚在一起喝咖啡的多,喝茶的少。在南方一些發達城市,很多年輕人每月的飲品消費額超過了3000元。濟南的咖啡市場在年輕人的帶動下,也開始活躍起來,鑒于此,我們的產品結構也在做調整,咖啡將是我們下一步重點開發的市場?!?/p>
2021年,山左集團與上海虹橋中央商務區就咖啡產業簽訂了戰略合作協議,內容除了咖啡原料、咖啡機、咖啡器具外,還有咖啡人才的培訓等,將貫穿整個咖啡產業鏈條,進而推動咖啡產業的快速發展?!耙驗橐咔椋芏嗫Х葠酆谜哔I了咖啡機在家自己做。再者,還有一些不會做或者想創業的人,他們就會找咖啡師去學習。所以,我們就把咖啡人才培訓列入戰略規劃中?!笨Х鹊奈磥恚浩矫窕蛨鼍盎?/p>
在毛先生培訓的學員中,有50%的學員創業開咖啡館,還有50%的學員是為了自己喝咖啡方便,咖啡豆和家用咖啡機的銷量日漸增長。“不但有為了創業學習的年輕人,還有不少為了家人和自己喝的退休老年人,將來,喝咖啡會和喝茶一樣成為常態?!?/p>
山左集團運營副總裁宋鵬飛是一位咖啡愛好者,每天早晚一杯黑咖啡已成生活日常,他去年在上海學習的時候發現,很多年輕人更愿意在咖啡店里談客戶,或者邊喝咖啡邊工作,有時一坐就是一天,“這樣的場景在一線城市很常見。現在濟南也在朝這個方向慢慢發展?!?/p>
最近,不鳴咖啡接到了一個上門服務的訂單?!耙患移髽I開一個小型會議,讓我們到現場制作咖啡,這讓我又看到了另一個商機。”不鳴咖啡負責人陳飛有了大膽規劃,打造場景式經營模式,內容為“西餐+咖啡+文創”,可承接研學、親子活動、小型聚會等,提升咖啡的附加值。(文/圖本報記者王瑞紅)
冷鏈服務業務聯系電話:19937817614
華鼎冷鏈是一家專注于為餐飲連鎖品牌、工廠商貿客戶提供專業高效的冷鏈物流服務企業,已經打造成集冷鏈倉儲、冷鏈零擔、冷鏈到店、信息化服務、金融為一體的全國化食品凍品餐飲火鍋食材供應鏈冷鏈物流服務平臺。
標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