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日本冷鏈物流發展歷程看影響城市冷鏈物流發展水平的幾大因素
前言
研究城市冷鏈物流體系時,日本是繞不開的一個國家,無論是他90%以上的冷鏈流通率和5%以下的冷鏈腐損率,還是“大名鼎鼎”的日本農協和七級溫度帶,以及標準化、智能化等等方面,都是各方研究的重點。那么,在日本冷鏈物流的發展歷程中,又是什么起了關鍵作用,引導他一步步從起步走向快速成長,再到如今的高質量發展水平呢?
發展歷程
起步階段
日本冷鏈物流起步于20世紀50年代,從1950-1970年,日本平均每年冷庫容量增長14萬噸。
- 1960年起,日本經濟高速發展,群眾的消費需求也隨之增長。
- 1964年,第18屆夏季奧運會在日本舉辦,給冷鏈物流帶來快速發展的機遇。在此背景下,日本政府出臺了《冷鏈倡議》,日本開始著手建立冷鏈體系,進入“低溫物流時代”。
- 到1973年,日本冷凍食品的生產量保持在每年30%的增長速度。
快速發展階段
進入20世紀70年代,日本冷鏈進入快速發展期。1970-1980年,平均每年增長冷庫容量41萬噸,年增長率7%,到1980年達到了754萬噸。
- 20世紀70年代,便利店、餐飲業的高速發展,冷鏈物流發展進入黃金時代。
- 20世紀80年代,日本冷鏈企業開始向國際進軍,不斷完善冷鏈技術,開啟全球冷鏈網絡布局。誕生了一批如日冷(世界第五)、大和、黑貓等世界級的冷鏈企業。
- 20世紀90年代,人均GDP超過2萬美元,對生鮮冷鏈食品的品質要求進一步提高,日本冷鏈企業發展進入了新一輪技術革新,冷鏈技術中冰鮮技術發展快速,鮮活農產品消費比例上升。
高質量發展階段
從2000年至今,日本冷鏈物流處于高質量發展階段。據國際冷鏈聯盟數據,2020年,日本冷庫庫容量達到了3925.7萬立方米,人均冷庫容量達到0.339立方米,位居全球第十。
- 近年來,雖然日本冷鏈企業數量下降,但整體冷庫容量和人均冷庫保有量仍然呈現上升趨勢。以日冷為代表的日本大型冷鏈物流企業已經從僅提供倉儲、運輸的單一功能性服務,延伸到可以提供專業冷鏈咨詢、信息對接以及冷鏈管理等定制服務,并與客戶結成利益、風險共享的戰略合作伙伴。
- 整體冷鏈系統中,共用的基礎設施和設備占比逐漸升高,行業協會和政府在其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同時,通過大量自動化和信息技術的投入,日本進一步提高了作業效率、減少了人工投入。
▲ 圖1 日本冷鏈物流發展歷程
影響因素
縱觀日本冷鏈物流發展歷程,可以看出,除了公認的人均GDP的增長,大型賽會的舉辦、商超和餐飲業的發展以及政府的重要政策,也是影響城市物流發展水平的重要因素。
大型賽會的舉辦,首先是對城市冷鏈物流的保障能力進行考驗,同時也需要能提供專業、特色與零散需求的冷鏈物流主體。從東京夏運會和北京夏運會舉辦后,大量國際物流企業的涌入可以看出,大型賽會對城市招引國際國內龍頭物流企業有積極作用。
▲ 圖2 羽田運轉中心配送裝運窗口
商超和餐飲業的冷鏈需求主要集中在加工和配送兩方面,對發展中央廚房、冷鏈共同配送有促進作用。對冷鏈物流園區來說,將推動倉儲型物流園區向能提供加工、配送、數據服務等增值服務的綜合型冷鏈園區升級。
政府的重要政策對提升冷鏈行業整體發展水平、進入新發展階段有重要意義。比如1965年日本政府發布的《為改善食品生活體系進行食料流通體系的現代化的倡議》,即《冷鏈倡議》,被視為日本進入“低溫物流時代”的重要標志,直接助推日本冷鏈產業進入快速發展階段。去年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的《“十四五”冷鏈物流發展規劃》作為冷鏈行業的第一個五年規劃,必將加速我國冷鏈物流行業從快速發展向高質量發展階段轉型。
冷鏈服務業務聯系電話:19937817614
華鼎冷鏈是一家專注于為餐飲連鎖品牌、工廠商貿客戶提供專業高效的冷鏈物流服務企業,已經打造成集冷鏈倉儲、冷鏈零擔、冷鏈到店、信息化服務、金融為一體的全國化食品凍品餐飲火鍋食材供應鏈冷鏈物流服務平臺。
標簽:
上一篇:日本韓國怎么做生鮮冷鏈物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