進口凍品(海鮮)企業,過百萬的碼頭滯箱費,誰來買單?
虎年立春初寒!
最實際的情況,廣東各港口進口凍品(水產、海鮮)零度以下商品的流通鏈,問題不少。
1月1號前后抵港的冷凍貨柜,大部分,至今天都還沒有放行。滯港嚴重!
舉例:
華南地區頗具實力的“海鮮也瘋狂”團隊,幾十多條冷凍海鮮柜,因需要排隊等候指定倉做消殺手續,故從元旦開始,一直滯留廣州南沙碼頭。
大電商企業廣西螞蟻供應鏈的“貓山王榴蓮”冷柜,1月6號抵蛇口港,同樣的原因,截今天2月8號也是滯停。估計得2月14號才能排隊進海關監管中心的指定冷庫,完成后續消殺工作。


(一)事實上,去年2021年底出現“11月8號大連港暫停進口水產海鮮”政策公告后,我就感覺進口冷凍品(水產、海鮮)的整個產業鏈問題將會很嚴重。去年12月我錄制的抖音、快手、小紅書視頻里,強調了進口冷鏈凍品的貨主企業,關心三個問題:其一多花了流通成本,每柜多了2萬到4萬元不等;每月幾十條冷柜,那么就是過百萬的滯箱費。一年呢?
其二進口時間不可控,從25天到超過40天不等;
其三嚴重影響了“批發分銷、電商分銷”的下游資金回籠,從而影響了整個海外采購鏈的訂單效能。(最終導向,進口商品價格必然漲高。進口大宗食品漲價的議題,另文再聊。)
最近12月24號,南方系陳記與我,就進口冷鏈報關物流一線行業,做深入詳盡的交流。我斗膽預演了廣東省進口冷凍品(進口海鮮)流通情況的諸多問題;
甚至還交底了“進口海鮮~漲價模型”!
按當前2022年2月的情況,廣州港與深圳港,整個廣東進口凍品(海鮮)零度以下商品的產業鏈問題,對于貨主來說,非常痛苦!幾乎不可忍受的痛苦!
非常需要各界人士的深度關注與重視!



(二)
結合《中國船務周刊》羅怡菲的同期撰文,在此我篩選一些好觀點,就廣東進口凍品(海鮮)等產業鏈,給一線業內老咖們,做最徹底的討論。
(1)時間成本疊加,轉為
高額滯箱費防控疫情無小事,落實進口凍品流通的防控管控工作,當然勢在必行。現行防疫管理規定,凡是經廣東口岸碼頭進口提柜、進口離港及從其他城市口岸入關轉運廣東的進口冷鏈食品,須先進入海關監管中心“廣東28個指定冷庫”,集中進行消殺、檢測、監管,“批批檢測、件件消毒”后,獲得首站定點冷庫的“追溯碼”(進口五證:報關證,衛生證,核酸證,消殺證,出入庫證明)方可合法市場流通。按2021年11月8日,大連市冷鏈食品疫情防控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壯士斷腕”,宣布全市所有生產經營進口冷鏈食品單位即日起暫停營業(未限定具體的解禁日期)。
大連是全國最大的冷鏈水產品進口口岸,近70%的進口冷鏈貨物都是經由大連進入國內市場。涉疫帶來了停業等諸多問題:冷凍集裝箱積壓在港,冷庫被封,大連數百家水產品進口、倉儲及加工冷鏈企業停工停產、進口冷鏈的停滯,波及上下游產業,,,
大連進口凍品(水產海鮮)產業當前面臨的種種困局,各位自可估量。而深度觀照,全國進口凍品(水產海鮮)冷鏈產業的進口報關、核酸檢測、監管中心指定冷庫消殺手續等鏈條工作,所面臨的問題,也隨之出現。
進口凍品(水產海鮮)貨主最直接的影響無疑是高額滯箱費
每柜2萬到4萬(2)進口貨主,如何降低損失?
受疫情影響產生的進口凍柜的高額滯箱費,完全由進口冷鏈企業承擔,是否合理?
上海正策律師事務所的孫憑慧律師向中國航務周刊記者明確表示,這肯定是不合理的。
孫律師表示,新冠肺炎疫情已被世界衛生組織宣布為“國際關注的突發公共衛生事件”,屬于不可抗力。
因此,進口冷鏈企業如果受疫情和管控措施影響,無法“正常提箱、拆箱或還箱”,可以主張免責,要求船公司,扣除在此期間產生的滯期費。
進口冷鏈企業,還可以如何降低損失?
孫律師建議稱,首先,可以向船公司買斷集裝箱。具體而言,船公司向我國企業收取的滯箱費,不應超過一個同類集裝箱的重置價格。因此企業可在適當情況下,與船公司協商,以市場價,向其購買“持續產生滯期費”的集裝箱。這樣企業不僅能及時止損,還能對轉移所有權后的集裝箱永久占有、使用、收益,無需再擔心高額滯期費的產生。
當然,若是因滯箱費引發糾紛,在船貨雙方協商無果的情況下,海事法院也能積極發揮“海事審判”職能,保障船貨雙方的利益。
(3)政府部門和船務港口企業 & 進口冷鏈企業主體,
全國各地防疫形勢越來越嚴峻,比起今后的產業升級,完善現階段的進口冷鏈防疫檢疫制度,顯得更為迫切。從政策的高度來看,客觀事實和科學分析已經證明,冷鏈行業并非新冠病毒的源頭,造成疫情出現的絕不是冷鏈行業本身,而是冷鏈“倉儲運輸”操作過程中存在問題。如何完善當前進口冷鏈防疫檢驗機制,維護行業的高質量發展,是政府相關部門需要認真思考的問題。
一是在保證防疫安全的前提下,優化現行“一刀切”政策;按過往2年,基于進口港碼頭,發生了數次疫情后,政府采取了更嚴格的防控要求,這一點無可厚非。但對于冷鏈防疫政策“一刀切”做法是否合理,還有待商榷。
防疫環節可以優化,應在確保防疫安全的前提下,給進口凍品(水產海鮮)冷鏈企業留出生存的合理空間。
二是針對冷鏈企業已產生的滯箱費等實際問題,采取有針對性解決和扶持辦法;
三是倡導更多的船公司、港口部門,為進口凍品貨主企業,提供滯箱費減免\打折 政策。
對于進口凍品(水產海鮮)貨主企業而言,健康的穩定的進口流通管理環境,是第一要義。但進口凍品(水產海鮮)生鮮企業存在認識誤區,大多自身沒有針對外來輸入疫情的檢疫機構和設施。
建議 有條件的大型冷鏈企業,必須加快建立自己的檢驗檢疫機構;
沒有條件的中小冷鏈企業,也可以組成冷鏈防疫“聯合檢驗檢疫”機制。----從而能對進口生鮮冷鏈倉儲配送的每一個環節,進行快捷高效的檢驗檢測。
也就是說,進口凍品(水產海鮮)生鮮冷鏈企業,不妨借此機會秣馬厲兵,調整自身經營模式。主動出擊,建立和完善防疫制度,全方位落實相關設施。

(三)
廣東進口凍品(水產海鮮)流通管理,我們能有什么好的策略?
威盟進口報關物流團隊,從事進口報關21年,專業操作進口凍品(海鮮水產)報關、倉儲有9年。按威盟進口報關物流一線團隊在南沙港、蛇口港的作業思路,給出市場反饋的觀點。
1)
目前廣東進口碼頭,進口凍品申報,現場做核酸檢測。時間大約8~15天,或者更長。我認為時間長了一些。應該特派通道,加大人力,“保證凍品貨物的速度”為工作思想。最好能夠在5~7內可以提離港口。
目前,深圳港的速度還可以,廣州港的速度跟不上。、
當然,廣州南沙港的凍柜,突然多了起來。部分北方的進口凍柜、越南陸運進入廣西口岸的凍柜,轉口南沙港進來。短時間造成廣州港服務跟不上。
2)
廣東28個海關監管中心(指定冷庫)做消殺手續,可否增加到60個?因為客觀的反饋,指定冷庫少了。排隊約號的時間過長。
3)
對于貨主來說,進口手續的重心,應該放在排隊約號入海關監管中心(指定冷庫)。
4)
廣東市場辦,應該公示投訴電話。如果因疫情期間進口防控管理工作的影響,一旦出各種冷柜車、冷庫、碼頭、船公司等嚴重亂收費的行為,要給貨主有投訴的機會;同時應該給予快速調查,同時公開批評和處罰。
綜合以上,目前整個進口凍品(海鮮水產)的流通鏈,需要有力度的管治,也需要有遠見的戰略措施關懷!作為進口報關物流的一線崗位,我就行情說行情。
按“防止經濟通脹”的國民經濟措施基本面的思路,整個社會,必須在進口鏈條“進口碼頭、核酸消殺、報關流通工作”給予梳理和關注。
各位多討論。
冷鏈服務業務聯系電話:19937817614
華鼎冷鏈是一家專注于為餐飲連鎖品牌、工廠商貿客戶提供專業高效的冷鏈物流服務企業,已經打造成集冷鏈倉儲、冷鏈零擔、冷鏈到店、信息化服務、金融為一體的全國化食品凍品餐飲火鍋食材供應鏈冷鏈物流服務平臺。
標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