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方物流企業發力醫藥冷鏈布局,如何破除“痛點”?
去年以來,隨著順豐強勢進入藥品冷鏈配送領域,傳統醫藥流通企業和第三方物流企業已經短兵相接,競爭將不可避免。 6月份舉辦的一場醫藥冷鏈論壇上,醫藥物流企業聚在一起,討論了“兩票制”帶來的影響。作為第三方物流企業的代表,順豐的名字多次被提及。然而面對記者采訪,國藥控股、九州通等醫藥流通巨頭卻都表現得極為冷靜。順豐也很低調,在7月7日召開的“順豐冷運華北醫藥峰會”上,順豐負責人一方面高調表示,“以開放心態跟各界合作”,但另一方面則內部要求低調,“未經總部批準,內部員工一律不接受媒體采訪。” 第三方來了 2016年2月,國務院印發《關于第二批取消152項中央指定地方實施行政審批事項的決定》,從事第三方藥品物流業務不再需要審批。這被看作是第三方物流進軍醫藥行業的“發令槍”。 與此同時,“山東疫苗事件”引發全社會對藥品冷鏈物流的關注。對于以生鮮快遞起家,在冷鏈物流上頗具優勢的順豐來說,進軍醫藥冷鏈物流業務似乎占盡天時、地利。 事實上,早在2014年3月,順豐就成立了醫藥物流事業部,并投入大量資源,探索醫藥物流業務。2016年又成立了冷運事業部,對醫藥冷鏈和生鮮冷鏈進行了分離。“我們希望通過發展醫藥物流特別是冷鏈業務,來提升順豐的物流服務綜合能力。”順豐醫藥物流部工作人員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說。 順豐冷運事業部醫藥銷售總監馬建聰介紹,截至今年5月,順豐冷鏈醫藥陸運干線網已經貫穿21個城市網絡、22條干線、462個流向。冷鏈運輸車可以實現定點發車,并根據藥品的屬性和溫濕度要求,給客戶提供多批次、小批量的零擔物流服務。他透露,未來3年,順豐計劃打造6~7個醫藥供應鏈核心物流中心,實現倉儲能力覆蓋全國。 另一家第三方物流企業中國郵政也已在醫藥物流領域有所作為。2015年,中國郵政福建郵政局出資成立控股醫藥物流冷鏈服務公司,后收歸北京中郵資產管理有限公司直接管理。該公司具備省屬及福州公立醫療機構的基本藥物配送資格,并在福建七大采購片區建立了業務隊伍,進行基藥與非基藥的縣鄉一體化配送,意在進行基層市場的配送覆蓋。在醫藥冷鏈運輸業務方面,中郵也有所涉及。 對于第三方物流企業尤其是順豐的強勢進入,傳統醫藥流通企業態度微妙。眾多中小型企業流露出擔憂、恐慌情緒,而以國藥控股、九州通為代表的物流巨頭,則表現得波瀾不驚。 九州通冷鏈事業部總經理姚共親告訴記者,目前全國醫藥冷鏈物流規模大概有50多億元,服務商以傳統醫藥物流企業為主,所以他們一點兒也不擔心順豐的介入。國藥控股相關人士也向記者表達了同樣的觀點。 比拼內功 據統計,2016年我國醫藥物流市場總容量為600億元。其中,以溫控運輸服務和臨床、臨檢運輸業務為代表的高端業務占據9.2%,為55億元,但這55億元的藥品冷鏈物流“蛋糕”并不那么容易吃到。據了解,藥品冷鏈運輸的成本要比普通運輸高80%,但冷鏈物流的利潤卻只有普通物流的20%左右。建一個冷鏈倉庫需要百萬元以上,1萬平方米的冷庫每月電費至少20萬元。 而倉儲資源恰恰是傳統醫藥流通企業的優勢所在。國藥集團醫藥物流有限公司冷鏈事業部副總經理劉俊林介紹,“山東疫苗事件”之后,國藥控股迅速成立了冷鏈事業部,著力打造全國一體化冷鏈業務平臺。而在此前,國藥控股一直在強化全國一體化的物流平臺建設。 截至2016年底,在全國已有4個樞紐物流中心、38個省級物流中心、185個地級市物流網點和24個零售物流網點,這些網點為與之合作的生產企業有效解決了在各地的倉儲難題,這是第三方物流企業不能匹敵的。 九州通方面也在加緊布局。姚共親介紹,九州通在各個省會城市和經濟發達地區的倉儲布局已基本完成,網點正向中西部地區和二三線城市分散。截至2016年底,九州通已在全國規劃投資了30家省級醫藥物流中心,54家地市級分銷物流中心,已形成全國性網絡。 姚共親認為,傳統醫藥流通企業的優勢主要在信息化、質量管理體系和專業化操作人員三方面。“我們的信息化主要圍繞藥品的特性、生產日期、存儲、驗收等專業數據,第三方物流企業的信息化更多是基于其原有的快遞業務。”劉俊林則認為,順豐在全國各地的分公司隊伍龐大,要想讓這些人都掌握醫藥冷運的專業技能,短時間內很難實現;而國藥控股、九州通等在這方面具有絕對優勢。 其實,第三方物流最難實現的還是藥品冷鏈物流專業化。一位曾供職于某第三方物流企業醫藥冷鏈部的人士透露,該企業整個醫藥冷鏈部門沒有一個懂藥的人,許多業務員以為藥品跟其他商品一樣,接一單送一單。“我當時是作為醫藥人才被挖過去的,但是我提出的醫藥冷鏈組織結構建設構想,并未得到上司的賞識。在短暫嘗試后,我選擇了離開。”他說,第三方物流也會有外包運輸,一些外包車沒有相關驗證,達不到全程2℃~8℃的相關標準。 中國藥品監督管理研究會專委會副主任委員溫旭民認為,盡管第三方物流存在諸多問題,但對一直很封閉的醫藥物流系統來說,順豐這樣的企業進來,就是一條鮮活的鯰魚。無論是國藥控股、九州通等傳統醫藥流通巨頭,還是順豐、郵政等第三方物流企業,要想吃到藥品冷鏈“蛋糕”,都需提升自身實力,苦練內功,才能保持競爭優勢。 據了解,近兩年無論是傳統流通企業還是第三方物流,都在加緊冷鏈布局,補足短板。順豐在2016年整合了藥品冷鏈運輸和器械冷鏈運輸業務,搭建了全國醫藥冷鏈運輸干線及配送網,以保證藥品及運輸質量;與鄭州安圖生物工程有限公司開展了首個醫藥冷鏈物流業務合作,向廣東、福建、甘肅等多省成功送貨;為解決人才問題,順豐冷運事業部從成立之初就著力培養醫藥質量管理人員。“我們已擁有40位具有醫藥行業背景的人才,目前這些人分布在全國28個地區的順豐冷鏈分支機構。”順豐冷運事業部一位人士說。 競合開始 溫旭民認為,“兩票制”也是造成傳統藥品配送企業和第三方物流直面競爭的深層次原因。 “兩票制”實行之前,藥品流通行業的經營模式一般為商流物流二合一。藥品流通企業主要賺取藥品購銷差價,因此企業更在乎商流利潤,而不指望物流賺錢。 “實施‘兩票制’后,傳統藥品流通企業在商流方面的利潤被擠壓,不得不開始重視物流業務。而順豐這樣的第三方物流企業也瞄準了醫藥物流‘蛋糕’。第三方物流拿走了藥品物流至少一半的利潤,傳統企業不可能無動于衷。”溫旭民說。劉俊林認同這一觀點,并指出,目前國藥控股、上藥、華潤和九州通4家合起來,也僅占到醫藥物流市場份額的一半。 對于醫藥物流未來發展走勢,哈藥負責藥品流通業務的人士判斷:今后的藥品流通模式將會朝著專業分工的方向發展,交易屬性越來越弱,服務屬性越來越強,全國性、規模化、專業化的流通企業將占主導。第三方物流企業將不斷推動藥品流通模式的轉變。不同領域的參與者只有專業分工、互補合作,才能在市場上獲得成功。 溫旭民認為,第三方物流企業進入醫藥領域,有利于藥品流通行業充分競爭,在優勝劣汰的競爭中,未來將形成強勢聚攏狀態。姚共親則認為,目前的政策環境對大企業來說更多的是機遇,對小公司講則更多的是挑戰,國藥控股、九州通、順豐這樣的企業,終有一天會走上強強聯合之路。 中國醫藥供應鏈聯盟秘書長李國偉認為,藥品流通巨頭的優勢在于基本完成了全國倉儲布局,有深厚的醫院服務經驗和資源;而第三方物流則在B2C端優勢明顯,能夠以最低成本將藥品送到基層用戶手中。順豐則并不掩飾其劣勢,在給媒體的材料中承認,順豐入行醫藥物流領域只有3年,對醫院服務缺乏經驗,醫藥倉儲資源也較為匱乏,還未能覆蓋全國。 據業內人士透露,國藥控股的網點布局一直是從上往下,由省級往基層下沉;九州通則相反,由下往上布局網點。因此,目前雙方在中級城市交鋒,各自搶占地盤。而順豐則曾試圖與國藥控股、九州通合資成立公司,終因股權占比談不攏而告吹。 但國藥控股和九州通都與順豐有合作,前者借順豐在2C和大干線方面的力,把散落在各地的“珍珠”——倉庫連成一串“項鏈”。由此看來,傳統醫藥物流企業與第三方物流企業已處于既合作又競爭的“曖昧”之中,而傳統醫藥流通巨頭之間還在暗中較勁。 “其實,大型藥品流通企業都很期待與順豐這樣的第三方物流合作,畢竟藥品冷鏈物流還處于井噴的前夜,共同做大蛋糕才是硬道理。”劉俊林說。順豐則曾自嘲:“希望國藥控股、九州通這樣的藥品大流通企業,專門賣藥就可以了,運輸這樣的苦力活,就交給干苦力的順豐來做吧。” 文/《中國醫藥報》 鐘雅瓊 圖/ 張妙婷 新媒體編輯:申楊 統籌策劃:李雪墨
冷鏈服務業務聯系電話:19937817614
華鼎冷鏈是一家專注于為餐飲連鎖品牌、工廠商貿客戶提供專業高效的冷鏈物流服務企業,已經打造成集冷鏈倉儲、冷鏈零擔、冷鏈到店、信息化服務、金融為一體的全國化食品凍品餐飲火鍋食材供應鏈冷鏈物流服務平臺。
標簽:
上一篇:長沙新建鮮禽冷鏈物流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