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通冷鏈首次亮相!目標和玩法是?
老鬼邀您閱前思考
中通正在積極謀劃和推進的又一盤大棋。
文/驛站老鬼
2020.09.16今天(9月16日)下午,中通在世界海拔最低的洲際酒店,邀請勁霸、網易嚴選、波司登等一眾品牌客戶,舉行了一場別開生面且極具意義的“客戶開放日活動”。
活動現場,董事長賴梅松和他的伙伴們圍繞《直鏈?開放?共生》主題,坦誠分享了中通的現狀以及未來的設想和展望,并對中通核心業務場景和產品能力等方面,展開了頗為細致的解析。與此同時,現場的一眾客戶嘉賓,也分享了各自對于綜合物流服務的業務需求。
這不是中通第一次主動“讓客戶走進來”,早在去年10月,上百名企業客戶就曾走進中通總部。今年8月份,在快遞重鎮義烏,近150位網點客戶代表和50名網點代表也近距離的了解中通。
如果說客戶是上帝,那么客戶的視角,就是上帝視角。再一次站在了“上帝視角”之下的中通,這一次有何特殊用意?又亮相了哪些“家底”?
1生態融合,聯合進擊火車跑得快,全靠車頭帶。
在中通的“生態圈”里,中通快遞更像是一個火車頭,同時牽引著其他專列,每個專列對應不同的業務版塊。
作為火車頭的快遞業務在今年的表現可圈可點可贊:
首先是業務量,從Q2財報各項數據來看,二季度完成業務量46億件,同比增長47.9%,市場份額同比提升1.6個百分點至21.5%,成為中國快遞行業中首個市場份額突破20%的公司,領先優勢已經確立;其次是資本市場的表現,目前,中通快遞(開曼)有限公司通過港交所聆訊,即將開啟二次上市。
在主業的強力牽引下,中通各大生態圈板塊也開始接連發力,全速前進。從此次“高調亮相”的“星聯+冷鏈”業務版塊可以明顯看出,以快遞主業為核心,中通的生態圈效應正在顯現:
1、星聯+冷鏈,“雙劍”合璧
在大多數圈內人的印象中,相較于中通快運、國際、云倉等廣為人知的中通業務板塊,中通冷鏈和星聯航空這兩個“后生”的面孔還略顯陌生。不過在這次的活動中,這兩大在中通內部被寄予厚望的業務板塊率先登場。如此待遇,足見中通總部對該產品的重視。
活動現場,中通冷鏈執行總裁孟峰作了題為“冷先全國,鏈動世界”的演講,對中通星聯航空時效件、冷鏈產品需求定位和能力進行了具體的介紹。
先來看這兩大產品目前的基本情況——
?星聯航空
星聯航空的“定位”是:中通集團旗下高端時效產品服務品牌,為用戶提供同城即配、全國“8h、12h、24h、48h”,全球48-72小時穩定、高效的門到門特快專遞服務。
據介紹,星聯涵蓋36家星聯子公司,100多家航空代理鏈接16家航司、80多個機場,可控航線8000余條,日均使用航線1300余條。全貨運機運能30T /日,航空腹倉可控運力1500T/日。航空24小時可覆蓋城市220個,48小時可覆蓋地縣級城市1500余個。
目前星聯處于2.0階段,即構建星聯門到門SAAS系統,與快遞、快運、云倉、冷鏈網絡全面兼容,利用航空腹艙資源提供全國“8、12、24、48”門到門特快及同城5KM生活圈即送服務產品。
?中通冷鏈
進軍冷鏈,除了順豐、京東等管控和執行力強的直營快遞,包括申通、圓通、韻達、百世等在內的加盟制巨頭在近兩年也紛紛涉足和發力。中通亦不例外。
事實上,中通快遞在過去兩年,借力各地機場的腹倉資源與陸運直發優勢,已經推出了較為成熟的生鮮產品——優鮮送。尤其是今年,中通在冷鏈上的布局明顯加快。
目前,中通冷鏈擁有智能化運能,以高標自營倉+產銷地共建倉模式,搭建全國倉網,五大核心DC智能倉將于2020年底建成并投入使用;17個RDC智能倉計劃于2021年投入使用。全國千余臺冷鏈車輛、1300條星聯航線、81個自營快遞分撥中心共同支撐起冷鏈核心產銷地干線運輸網絡。中通冷鏈的網絡可覆蓋近300個城市,其中當日達及次日達城市超100個,全溫層覆蓋50個城市。
截止目前,冷鏈已累計了許多的產地生鮮配送方案,也涌現了出了一批好的案例,比如包括云南鮮花松茸、海南水果、內蒙牛羊肉等,都做出規模和效益。
可以預見的是,隨著消費者高附加值產品、食品消費需求的不斷升級,有了星聯+冷鏈的統籌和助力,中通接下來勢必會加大在該市場領域的拓展,尤其是“農產品進城”和“工業品下鄉”方面,肯定有更多的項目和解決方案出爐。
除此之外,對內向中高端電商客戶群體滲透、助力“優鮮達”等生鮮產品的提速和市場拓展,也都是星聯+冷鏈未來要發力的方向。
這些動作和需求疊加在一起,“航空+冷鏈”雙劍合璧也就呼之欲出了,接下來的發力也就指日可待了。
2、生態協同,握拳出擊
中通在業內得到公認的一個特質是穩。“穩”在哪里呢?其中最主要的一個體現是對主業的堅守和深耕。
仔細觀察一下不難發現這個有趣的現象:中通國際是現在上市的五家快遞巨頭里面起步最晚的,中通快運也直到2016年才正式起網…除此之外,其他幾大業務板塊——中通云倉、中通金融、星聯航空、中通冷鏈、中快傳媒等具有戰略意義的業務布局,都是在上市以后的這三年里陸續啟動。
這套組合拳確實打的“柔中帶剛”,但其背后潛藏的一個“章法”更值得關注——生態協同。如同賴梅松在這次活動中所說,“快遞行業的趨勢,我認為一定是規模效應,網絡效應,未來還有一個協同效應。”
有了這道護城河,中通的外延才得以持續擴大,而且是穩步前行。特別是今年以來,中通各生態圈版塊開始密集發力,一系列動作和謀局不斷,讓人眼花繚亂。
比如“倉播”首秀的背后,是中通云倉與中快傳媒、中通商業、中通科技的協同;此次活動中展示的門店調撥和工廠直發的業務合作模式,我們又看到了中通快運以及末端店配的影子。這種各業務板塊之間的協同,是中通未來核心的商業邏輯所在。
目前,中通生態布局逐步成型,各項業務正齊頭并進,如何實現各大版塊之間有效協同?
以中通冷鏈為例,冷鏈業務的運營包括一地發全國、產銷地倉干配、前置倉配送、銷地倉配4種模式。一地發全國即星聯特快+冷媒包裝技術或全程冷鏈干線運輸為全國的電商B2C市場提供一地發全國高性價比服務;產銷地倉干配即依據現有市場分銷模型,為客戶提供產地總倉+銷地分銷倉的冷鏈倉干配一體化服務解決方案;前置倉配送即銷地冷鏈前置倉+同城即配服務支撐5公里生活圈生鮮冷凍配送需求;銷地倉配是指以銷地倉+城市配送服務為模型,為用戶提供倉配一體的B2B同城服務。
另一個潛在的優勢,是中通快遞及其合作伙伴的資源支撐。例如:星聯計劃與航司共同組建航空冷鏈貨運物流運輸公司,自建全球航空樞紐貨運機場,實現國內市場占比躋身前三的目標。在國際版圖中,星聯將與中通國際攜手,實現穩定的全球48-72h門到門服務,實現全球快遞物流服務網絡全面成型。
例子不勝枚舉。“生態協同”的新野望,是中通正在積極謀劃和推進的又一盤大棋。
2走出去,引進來快遞公司主動讓客戶“走進來”,并不新鮮,甚至可以說是最常見的一種與客戶保持互動、加深友誼的方式。但從總部層面就如此重視,而且還是掌舵人親自出馬,在快遞江湖,中通還是首家。
問題來了:中通為何這么做,而且還如此的不遺余力?
在老鬼看來,中通的訴求之一就是主動升級求變,用新渠道和新產品主動貼近客戶。
眾所周知,以往大家都是靠增量市場撐起行業的高速發展。時至今日,快遞行業已步入存量市場的競爭時代,客戶從沒得選到選擇泛濫,業務量的提升和獲取越來越難,要想獲得長遠的發展,必須具備更高維度的思維做經營決策,用上帝視角去尋找方向。
老鬼的朋友安德華舉了個例子,他認為:
當前快遞行業的競爭是二維的,橫坐標是價格,縱坐標是服務。各大快遞品牌要想在行業立足,只需要把橫軸降得更低低,縱軸提得更高。但未來的競爭是三維的,不在只是友商,而是客戶的選擇。因為貨的來源不同,他們的訴求各不相同,除了快遞的基本訴求外,有的希望快速清庫存,有的希望能提供冷鏈服務。
具體到這次的“走進中通”活動,有一個細微的變化不知道大家注意到沒有——往年的活動中,中通主要是向客戶介紹能夠提供什么樣的服務和產品。
今年不一樣了。
賴梅松在活動現場強調,“我們希望在時效方面,中通能夠做到比我們現在優秀的公司更好的體驗,我們不求做大,但我們要改變用戶對中通品牌的認知。我們希望未來大家再去愿意出高溢價享受高服務的時候,能夠想到中通。”
這說明了什么?說明中通已經開始由營銷驅動向服務驅動轉變,或者說向“營銷與服務雙驅動”轉型。
如此良苦用心,背后的邏輯和目的,你get了嗎?
結語賴梅松一直信奉“在恰當的時間,做恰當的事”信條。
當我們把視角拉到更寬廣的空間去看中通的成長,深耕快遞主業、進軍國際和快運、布局商業和云倉、加碼科技投入、試水傳媒營銷等生態體系拓展以及接受資本合作,都是在該原則下做出的適時選擇。
可以肯定的是,中通接下來的打法相較于之前會更加多元,生態圈的協同效應也在會快遞的牽引和合作客戶的支持下逐漸顯現。賴梅松也曾多次明確表示,中通的目標是成為“全球一流綜合物流服務商”
雄心至此,“上帝視角”之下,如果中通出拳,你怎么應對?
冷鏈服務業務聯系電話:19937817614
華鼎冷鏈是一家專注于為餐飲連鎖品牌、工廠商貿客戶提供專業高效的冷鏈物流服務企業,已經打造成集冷鏈倉儲、冷鏈零擔、冷鏈到店、信息化服務、金融為一體的全國化食品凍品餐飲火鍋食材供應鏈冷鏈物流服務平臺。
標簽:
下一篇:加入中通冷鏈,做冷鏈領域的中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