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行業有什么發展趨勢?
?目錄
如今,食品行業的趨勢不再只是新消費,還有新技術,想要徹底抓住消費者,食品飲料賽道真正的廝殺,屬于海面之下的技術創新。食品技術創新,正成為行業的風向標。新貴迅速引入資本,希望加強其先發技術優勢,傳統巨頭則投資以對沖似乎不可避免的市場變化。 而創新的終點并不是在實驗室,而是應用在產品,喬布斯在消費者還沒有需求時就創造出蘋果產品,引領行業發展。食品飲料行業也是如此,想要引領行業發展,需要把握住未來的發展趨勢,通過技術創新,解決消費者還未意識到的痛點。 FBIF在分析了國內外食品飲料行業趨勢后,總結并預測了今年國內外食品行業5大技術趨勢。 中國的食品飲料品牌逐漸陷入內耗、品類也走向內卷。趨于同質化的市場,和越來越挑剔的消費者,成為產品研發經理的兩大“噩夢”。 然而想要讀懂消費者的心,已經不再需要花費開發人員幾個月甚至幾年時間。 品牌可以通過AI工具收集消費者喜好,找到適合的口味、功能、口感。 凱愛瑞就研發了Trendspotter趨勢偵查工具,該AI工具可以預測未來有可能成為主流的食品、配料和口味趨勢。 “偵查工具”顧名思義,要對信息進行收集分析。 Trendspotter通過快速消化大量文本數據,對與食品相關的社交媒體內容進行實時分析,提取食品項目和分類記錄的食品相關信息組合,從而了解消費者行為,并據此預測未來消費者的需求。 在2022年發布的凱愛瑞全球風味圖譜中,就繼續運用了該工具。品牌將在2022年推動創新的是微營養食品,包括含有特定維生素、礦物質和抗炎益處的植物、種子和香料。 此外,消費者在食品和飲料中尋找“驚喜和有趣”的元素,凱愛瑞全球消費者研究和洞察總監Soumya Nair表示,羅望子、八角茴香、奇亞籽都將成為趨勢 。 “Food pairing”,一般指為菜肴搭配適合的酒飲,從而凸顯食物的美味。而“Foodpairing”也是一個世界在線食品和配料數據庫的名稱。 公司利用AI為消費者一對一定制合適的風味,在滿足消費者喜好的同時,還針對消費者推薦適合的食物,來促進健康。 此外,Foodpairing還提供服務,為廚師和調酒師推薦新的食品和飲料組合,并幫助食品公司在研發新品時選擇更適合的配方成分。 中國工程院院士孫寶國曾表示,中華民族有獨特的飲食文化和飲食結構,要率先研究、推進食品科技創新。[6] 相信在未來,越來越多的食品公司,可以利用AI工具在一瞬間完成數百萬的數據集搜索分析,從而制定出適合中國消費者飲食結構和文化的新產品。 當你想到軟糖或是意面,會覺得這些食品飲結構一直以來都是固定的。然而,現在的技術創新能通過改變食品結構,來增加消費者的體驗感。 都說食品行業內卷,而這回,意面是真的“卷”起來了。 意面一旦入水,就從寬條狀,變成了一朵玫瑰花。這是2021年5月在卡耐基梅隆大學的形變材料實驗室進行的一項研究。 你是否遇到過,買來的意面儲存要占著很大空間,或是餓著肚子煮面,意面卻遲遲煮不熟? 現在這款玫瑰花意面,不只是理工屆傳遞的浪漫,更是真實解決了上述消費者遇到的困境。 研究人員指出,意面在入水前的扁平形狀,會占用更少的包裝空間,同時節省儲存和運輸空間,保證意面不受物流破壞。 此外,團隊在面團中留下微小的凹槽,使其變形為管狀、螺旋狀、曲折狀和波浪狀。因此在入水后,意面需要烹飪的時間更短,節約了時間的同時也降低了能源的使用,能保護環境。 研究人員還表示,在煮熟后,這個新式的產品結構還不會影響口感,嘗起來像傳統意大利面。[7] 在大健康趨勢下,減糖一直是消費者近年來最關注的話題。然而,隨著對甜味劑的了解,消費者也開始關注甜味劑的副作用。例如口味上有苦味回味,以及腸道系統影響腹瀉的副作用。 想要減糖不減甜味,還可以從消費者的感官出發。現在企業可以通過使用3D打印,根據糖果結構設計的改變,找到低糖且增加甜度感知的方式。 一項研究發現,蔗糖的不均勻分布,可以增加>30%的甜味感覺。[8]研究人員用3D打印改變空間排列,以及蔗糖梯度的變化,創造出更適合的糖結構。 雀巢就曾利用感官研究,改變了糖的分子結構,讓在同樣的含糖量下會有更強的甜味。 糖分子區別于普通晶體結構,結構內部帶有多孔,能加速糖在口腔中的溶解,從而能夠用更少份量的糖使人們嘗到相同的甜味。研究顯示這可以幫助在巧克力中減少最多達40%的含糖量。[9] 雀巢也曾把這一技術用到了產品中,在Milkybar Wowsomes巧克力中使用新型結構糖。品牌表示可以相比普通巧克力減低30%的含糖量。 消費者的身材管理意識逐漸增加,減糖之外就是減脂。可是如何在豐富味覺的同時,還可以通降低脂肪和卡路里來解決健康問題? 奇華頓靠著其調香師和應用專家團隊,利用感官知識將口味和風味技術結合在一起,推出Nutri TasteSolutions? Fat和TasteSolutions?脂肪結構。 品牌表示Nutri TasteSolutions? Fat可以用于恢復低脂肪和低熱量產品的口感,例如優化香草冰淇淋的奶油味、干酪零食的濃郁口感。 品牌希望,通過提供均衡的食品配方,增強了消費者對愉悅、快樂和滿足感的感知,為食品公司提供新式解決方案。 打破常規,才是技術創新的直接思路。 通過洞察消費者需求,創新改變食品質構,企業在帶來新式健康解決方案的同時,也提升了消費者的體驗感。 盡管罐頭食品在今天不再是什么特殊食品,但對于上一代而言,這是專家利用食品包裝技術創新來保存食品的經典案例。 現如今,我們也邁向更智能的包裝。社會組織經常呼吁人們減少食物浪費。 可是有些食物一旦打開很難一次性吃完,放久了容易過期還會變質只能扔掉。 面對此痛點,企業現在能通過帶有應用程序的智能包裝,幫助消費者減少食物浪費。 荷蘭的Packadore Collective公司設計了一款DeXel瓶蓋。這個DeXel瓶蓋是一個“計時器裝置”,以磁性材料附著在瓶蓋上,利用運動感應技術和LED照明系統來提示食品日期。其公司表示,希望設計既有吸引力又可持續的包裝,并以此管理消費者行為減少浪費。 每次在打開罐子或瓶子之前,用戶先用智能手機掃描包裝上的二維碼,在應用程序中輸入智能蓋子的顏色和日期。 如果十字架以綠色完全點亮,則該產品可以安全使用。如果十字僅顯示一個綠色條,則該產品需要當天食用。紅色LED表示產品不再安全使用,應及時丟棄。 食品企業的社會責任感也通過技術創新提升。食品包裝不僅需要保證食品安全,還可以促進可持續發展。 現在有一種食品包裝,不僅100%可生物降解,甚至能吃進肚子里。 2021年,可持續包裝公司Notpla獲得1000萬英鎊A輪融資,李嘉誠旗下維港投資領投。 Notpla研發的包裝由海藻制成,包裝可以直接食用。如果不想吃進肚子里,其材料100%可生物降解,也會在4-6周內降解消失。 該款包裝的容積從10毫升到60毫升不等,設計便于攜帶,可以封裝各種醬汁、沙拉醬和調味品。目前Notpla和亨氏合作的番茄醬小袋,就已經用于外賣行業。 還可以用于體育賽事中,讓運動員直接連能量飲料帶包裝,一口吃進肚子里,減少對塑料杯和瓶子的需求,同樣還適合在旅途中食用。 2022年1月,Aptar推出一款Rocket瓶蓋包裝,在做到了瓶蓋飲用區域無塵之外,使用了可回收塑料成分保護環境。 Rocket的鉸鏈技術設置了特定的開啟角度,確保消除蓋子的回彈動作,保證關緊瓶蓋,從而防止外界環境對瓶中水的污染。此外,Rocket的設計也符合兒童安全標準 (BSDA)。[10] Aptar曾獲得FoodBev Media的2021年世界食品創新獎。它在2021年就提出了2025年可持續發展承諾,將塑料從單次使用模式調整為重復使用模式,塑料包裝100%可重復使用、可回收,或可堆肥。這次在rocket瓶蓋中,也應用了可持續塑料包裝。 包裝技術設計的創新,還體現在企業對特殊人群的包容性上。 在過去,我們常看到下圖類似的酸奶包裝,可是你知道這個空氣囊是做什么用的嗎? 這個看似不起眼的部分,是愛克林包裝的空氣囊技術。 空氣囊作用類似于把手,方便拿握傾倒。此外,還能起到緩沖作用,讓包裝受到擠壓時不被壓壞。 2021年,麥當勞推出一種新包裝EatQual,專為特殊顧客設計。 麥當勞洞察到,特殊人群在吃飯時有很多不便之處,例如普通的漢堡通常需要兩只手打開。 因此麥當勞和創意機構合作,和特殊人群相關專家和非政府組織研究討論,并設計出為特殊人群打造的漢堡包裝原型。 此后又對這些原型進行了研究實驗,迭代包裝,最終設計出了EatQual包裝。從而幫助上肢活動受限的人,用一只手就能輕松、有尊嚴地吃到漢堡。 其創意負責人Pallavi Chakravarti表示,我們要改變大多數人認為理所當然的體驗。[11] 2021年底,元宇宙概念突然流行。可是食品是需要吃進肚子里的,元宇宙的熱度,對食品行業有什么關系呢?我們發現模擬體驗,可以促進人們了解消費者的需求。 “舔屏"不再是網絡用語,而成為了一個真實的動作。 在日本,明治大學教授Homei Miyashita打造了一款屏幕“Taste the TV”,可以模擬食物的味道。 與這個屏幕搭配的,是一個由10個調味瓶組合而成的裝置來提供混合口味。 消費者在屏幕上放置衛生薄膜,并噴灑上混合物,就可以品嘗到不同的風味。教授表示,其目標是讓人們有機會在世界另一端的餐廳用餐,即使是呆在家中也能有這樣的體驗[12]。 在未來,“舔屏”的模式可以不止用在體驗異國風味中,食品企業也可以借此模式,了解人們對口味的喜好度。 除了舔屏來嘗到口味還可以通過香氣來模擬味覺。在日本,開發商VAQSO推出一款氣味模擬開發套件VAQSO VR,允許用戶在VR中聞到周圍環境的氣味。 這款味覺模擬器是一個對味覺進行數字化模擬的電極設備,主要由控制模塊、舌頭接口兩個模塊構成。通過VR調節氣味,可以幫助食品企業判斷快速判斷消費者的體驗,無需經過大量的真實樣品來實驗分析。 不僅有人們應用VR體驗虛擬世界,現在就連奶牛都帶起了VR眼鏡。 2022年1月,土耳其的一位農場主給奶牛戴上了獸醫研發的VR眼鏡,模擬夏季牧場的環境。據農場主表示,其中一只奶牛的產奶量從22升增加到了27升。 VR眼鏡減輕冬季奶牛呆在室內的焦慮,使其情緒得到顯著改善。 在未來,“萬物皆可元宇宙”或許不只是短暫熱度,而是能通過虛擬世界讓人類和動物獲得更好的體驗,從而推動食品行業發展。 農業和互聯網產業似乎是截然不同的領域,然而許多互聯網公司卻開始進入農業行業,推動科技發展。 阿里巴巴成立了數字農業事業部,通過建設數字農業基地,打造數字農業樣本,建立農業新型基礎設施。 騰訊啟動了首個智慧農業產業互聯網項目“粵旺智慧農業平臺”。創新農業產業互聯網模式,推動傳統農業向集約化、數字化、規模化轉型升級。 拼多多的黃錚在2021年卸任拼多多CEO和董事長,表示”想去做一些食品科學和生命科學領域的研究”。近年來拼多多農副產品的成交額持續上漲,數據顯示,拼多多2020年農副產品的成交額超過2700億元,較2019年的1364億元翻了一倍。[13] 對食品飲料飲料行業而言,農業技術的進步將直接推動消費者的產品體驗。 在有限的城市空間中,都是高樓大廈如何發展農業?近年來,城市農場成為了一個熱門話題,體現人們對環境資源有效利用的關注。 景觀設計公司LANDPROCESS在泰國建立了亞洲最大的城市屋頂農場“泰瑪薩特大學屋頂農場”,面積達22000平方米。 該城市農場模仿傳統的水稻梯田形式,通過在建筑屋頂種植植物,釋放氧氣和濕氣,從而建立穩定的微氣候。 當其環境生態變得豐富,成為動物棲息地,吸引了傳粉媒介鳥類和昆蟲,進一步促進生態環境發展。 此外,農業傳感器的科技創新,還能提供數據的可視化和分析,幫助農業種植提高效率。 新加坡初創公司Xfarm為影響農業發展的六大互聯網初創公司之一。 其公司的一款傳感器可以分析土壤特性、天氣條件、動物叫聲、農場效率、發現害蟲。 通過環境傳感器歷史記錄功能,為農民提供可視化的分析數據。 農作物的生長離不開水源,灌溉是農業的重要一部分。在自然降水外,如何控制灌溉的水量、灌溉時間,讓農作作物更好的生長很關鍵。現在結合互聯網、數據分析和人工智能(AI)的創新,可以開發精確的農業灌溉系統。 同為影響農業發展六大互聯網初創公司之一的印度初創公司Cultyvate,就開發了一款智能灌溉系統,結合了傳感器、攝像頭和人工智能來捕獲靜態和動態農場數據。此外,他們使用帶有一系列流量計和閥門的衛星成像技術,根據不斷變化的日常條件為作物精確澆水。 在互聯網時代,我國的農業格局也經歷著重塑和升級。未來互聯網農業的創新產業模式,或將迎來爆發。 前沿的技術將成為食品飲料創新的新趨勢。提前洞察消費者痛點,是通過技術創新滿足消費者未曾發現的需求。 隨著AI技術的發展,推出新品的效率得到提升;企業用3D打印研究食品質構,讓減糖減脂的同時增加口感;包裝技術的升級,解決了食物浪費、環境保護等社會痛點;虛擬世界的體驗,推動開發更優質的產品;互聯網農業打破原有產業格局...... 參考來源:趨勢一:人工智能洞察需求,“拿捏”消費者的潛在需求
趨勢二:“顛覆”食物結構,理工界的“浪漫”和體驗感升級
趨勢三:洞察社會痛點的包裝,才能抓住消費者
趨勢四:元宇宙的食物能吃嗎?“虛擬世界”推動食品創新
趨勢五:互聯網“攪局者”出現,推動現代農業科技發展
結語
冷鏈服務業務聯系電話:19937817614
華鼎冷鏈是一家專注于為餐飲連鎖品牌、工廠商貿客戶提供專業高效的冷鏈物流服務企業,已經打造成集冷鏈倉儲、冷鏈零擔、冷鏈到店、信息化服務、金融為一體的全國化食品凍品餐飲火鍋食材供應鏈冷鏈物流服務平臺。
標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