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疫情重創的這三大行業,“煙火氣”回來了!|新京智庫
隨著疫情防控政策的優化調整,這些行業正在走向恢復。▲2022年12月30日,在北京年貨節的年貨市集區,一位商戶在整理攤位。圖/新華社
文 |趙志疆
2022年12月7日,國務院聯防聯控機制綜合組出臺《進一步優化落實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的措施》。“新十條”推出不到一個月,相關行業出現巨大成效。
1月8日起,新冠病毒感染將由“乙類甲管”調整為“乙類乙管”。以此為起點,各地各行業將正式回歸“拼經濟、穩增長”常態。
三年以來,旅游、電影、餐飲等第三產業服務消費行業深受疫情重創。隨著疫情防控政策的優化調整,這些行業正在走向恢復。
近期,北京等地滑雪場所恢復營業后,公眾對冰雪運動的熱情爆發。各地跨省游、長線游正在有序恢復。人們感嘆,“煙火氣”回來了!
1
旅游業的“春天”來臨
國鐵集團數據顯示,2022年12月30日以來,全國鐵路預計日均發送旅客508萬人次,比去年11月份增長109%,京津冀、長三角、成渝等重點地區客流明顯增長。
今年元旦假期,隨著國內防疫政策優化調整,跨省游、長線游正在有序恢復。這種變化,直接體現在出游方式上——民航班次以及旅客的增長幅度尤其明顯。
“朋友圈一半人在海南,還有一半在去海南的路上。”來自某旅游平臺數據顯示,近期,以海南為目的地的旅游商品預訂金額同比去年增長超五成。途牛平臺上,海南是最為熱門的跨省游目的地,出游人次占比達到了37%。海南之外,廣東、福建、澳門等“面朝大海、春暖花開”型旅游目的地也備受青睞。
最近一段時間,各地雪場陸續開放,冬季滑雪消費也漸進高潮。從消費客群來看,北京、上海占據第一、第二,杭州是滑雪熱上升最快的城市,深圳、廣州最愛奔赴北方滑雪。以90后、00后為代表的Z世代是滑雪消費的主力軍,占比接近68%。隨著疫情防控政策持續優化,選擇“北上滑雪、南下避寒”的消費者不斷增多,“南北互跨”因此轉化為消費增長的強勁動力。
與此同時,跨境旅游市場也在加速復蘇。某出行平臺數據顯示,元旦跨境機票預訂量同比增長145%,春運跨境游熱度則更高,預訂量同比增長超過260%。元旦期間跨境出行客運量同比增幅在七成左右,是疫情以來跨境旅行復蘇最好的小長假。
據文化和旅游部數據中心測算,2023年元旦期間,國內旅游出游5271.34萬人次,同比增長0.44%,實現國內旅游收入265.17億元,同比增長4.0%。不難預計的是,春節客流恢復程度有望在此基礎上進一步提升。
旅游消費市場持續升溫,跨省游、長線游、跨境游需求不斷釋放,不僅顯示出公眾出游信心正在快速修復,也為2023年的旅游市場復蘇奠定了良好基礎。
屬于旅游業的“春天”,正在來臨。
2
電影業快速回血
2023年第一天,上映17天的《阿凡達2》中國內地票房正式突破10億元大關。
自《阿凡達2》定檔之后,國內影院都十分重視這部“救市”之作,沉寂已久的電影院因此熱鬧了起來。隨著《阿凡達2》票房突破10億元,《想見你》票房突破2億元,《深海》《無名》《滿江紅》《流浪地球2》以及動畫片《熊出沒伴我熊心》接連定檔春節檔,大型院線公司將率先回血。
過去三年,疫情反復成為影響中國電影市場復蘇、產業加速運作的重要原因。而疫情之前的2019年,是中國電影市場上的一個高峰。
國家電影局數據顯示,2019年中國電影總票房642.66億元,同比增長5.4%;國產電影總票房411.75億元,同比增長8.65%,市場占比64.07%;城市院線觀影人次17.27億。全年票房前10名影片中,國產影片占8部。全年票房過億元影片88部,其中國產電影47部。
疫情之下,多輪影院大面積停業打亂了電影行業發展步伐。盡管如此,過去一年,電影行業仍取得了亮眼的成績。據國家電影局消息,2022年度全國電影總票房為300.67億元,其中國產電影票房為255.11億元,在總票房中占比84.85%;全年城市院線觀影人次7.12億。
隨著全國電影院有序開放,電影票房數據持續向好。據燈塔專業版實時數據,截至1月2日13時59分,2023年元旦檔(2022年12月31日-2023年1月2日)總票房突破5億元。
《“十四五”中國電影發展規劃》明確指出,展望2035年,我國將建成電影強國,中國電影實現高質量發展。
隨著疫情防控政策不斷優化調整,我國電影創作潛力巨大、產業基礎堅實、人才資源豐富、市場動能充沛的特點將充分展現,進一步擴大優質內容供給,有助于推動中國電影持續恢復和高質量發展。
▲1月3日,游客在沈陽奧體中心冰雪嘉年華體驗雪圈項目。圖/新華社
3
餐飲業積極開拓“雙主場”
“新十條”發布之后,多地都已恢復堂食,餐廳飯店重新開門納客,城市煙火氣持續升騰。
為提振消費信心、激發消費活力,多地通過發放消費券等形式助力居民消費。陜西、江蘇等地啟動元旦餐飲促消費活動;海口市聯合餓了么平臺投放350萬元外賣消費券;廣州市餐飲類消費券總金額達3000萬元。
美團發布的元旦假期消費數據顯示,生活服務業正加速回歸,日均消費規模同比2019年元旦增長75%。其中,廣東、江蘇、北京、浙江、上海、四川等地消費規模位居全國前列。異地消費周環比增長近五成,與本地消費一起成為激發假日經濟新動能的“雙引擎”。
尤其值得關注的是,線下餐飲消費正在快速升溫。以廣州為例,2022年12月以來,到店餐飲線上訂單量相比上一階段增長超101%。雪季帶動新疆餐飲消費升溫,2022年12月8日以來,烏魯木齊地區到店餐飲線上訂單量環比上周增長413%。
線下線上消費需求同步增長,為餐飲行業注入復蘇動力。經歷過三年疫情,越來越多餐飲商家更加注重線上線下并重的“雙主場”:拓展線上業務不僅可以擴大服務半徑、增加獲客渠道,而且可以緩解資金壓力、增強抵御風險的能力。這既是餐飲業快速復蘇的關鍵,也代表著未來餐飲業發展的方向。
4
提振消費需更多政策支持
2022年12月7日,國務院聯防聯控機制綜合組發布優化落實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新十條”。不到一個月時間,社會各行業見效明顯,消費復蘇回暖成為高頻詞。
隨著防疫政策持續優化,以及穩增長、促消費等政策相繼落地,2023年元旦假期,旅游、餐飲、電影等消費業態都呈現出復蘇勢頭。在此基礎上,進一步提振消費,仍需更多的政策支持。
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明確要求,把恢復和擴大消費擺在優先位置,增強消費能力,改善消費條件,創新消費場景。
近日,銀保監會主席郭樹清主持召開黨委(擴大)會議。會議要求,加強對餐飲、文旅等受疫情沖擊的傳統服務行業特別是小微企業、個體工商戶的金融紓困幫扶。
消費作為最終需求,對經濟具有持久拉動力,是暢通國內大循環的關鍵環節和重要引擎。在海外主要經濟體經濟下行風險加大的情況下,2023年國內經濟穩增長將更多依靠內需驅動。其中,消費將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
近段時間,地方兩會密集召開。如何繼續激發旅游、電影、餐飲等第三產業服務消費行業的活力,釋放居民消費需求的潛力,切實發揮消費對經濟增長的基礎性支撐作用,無疑是值得關注的重要議題。新京智庫特約撰稿人丨趙志疆(媒體人)編 輯丨柯 銳校 對丨翟永軍
實習生丨付 佳
郵箱 futurecity@xjbsmartcity.com
微信 jimi906
新京智庫
新京智庫是依托于新京報平臺成立的新型媒體智庫,我們著眼于自身立足北京的區位優勢,服務北京、面向全國、放眼世界。在國家政策解讀、政商學媒“四維一體”資源對接、城市案例研究和品牌傳播等方面,生產具有高度專業化、全球廣泛影響力的作品與研究成果,為政府、企業和行業機構提供一流的智力支持。
冷鏈服務業務聯系電話:19937817614
華鼎冷鏈是一家專注于為餐飲連鎖品牌、工廠商貿客戶提供專業高效的冷鏈物流服務企業,已經打造成集冷鏈倉儲、冷鏈零擔、冷鏈到店、信息化服務、金融為一體的全國化食品凍品餐飲火鍋食材供應鏈冷鏈物流服務平臺。
標簽: